54岁的杨女士(化姓)因手臂侵袭性纤维瘤手术后仍快速复发,一度陷入“切了又长”的困境。3月25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脊柱与骨肿瘤科朱晓彬团队采用创新的"海扶刀"无创技术,成功为其解决了这一难题。患者在治疗后第二天就顺利出院,这也是湖北省首例以“海扶刀”技术治疗侵袭性纤维瘤,为高复发率的侵袭性纤维瘤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
2019年10月,杨女士在搓衣服时感到右臂巨疼,随即摸到右侧大臂一处“小指甲盖大”的硬块,当地医院的医生告诉她是肿瘤且极易复发。杨女士认为痛感仅持续一分钟便消失,“不痛不痒,何必挨刀?”她最终选择观望。
这颗“沉默的种子”在5年间疯狂生长。2024年初,肿瘤已从米粒大小生长至鸡蛋大小,穿衣、同事拍肩等轻微触碰会触发“针扎式剧痛”,但用力按压反而无感。“像被装了‘敏感开关’,疼得人不敢抬手。”杨女士回忆,疼痛甚至让她惧怕社交,“别人一靠近,我就下意识躲开”。
2024年6月,杨女士首次接受手术切除肿瘤,但术后仅两个月便复发,切口处鼓起的包块让她陷入恐慌。2025年3月,杨女士抱着最后希望找到朱晓彬。检查显示,肿瘤已侵入手臂软组织,且大小约有3厘米*5厘米左右。“侵袭性纤维瘤病是一种交界性肿瘤,它像树根一样扎进软组织,轻微刺激即可触发神经异常放电,虽不转移却极易原位复发,传统的手术治疗需反复切除,患者可能面临十几次开刀甚至截肢风险。”朱晓彬介绍,该科曾经为一位该疾病患者做了13次切除手术。
面对复发难题,朱晓彬团队为杨女士制定了超声引导下的“海扶刀”(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治疗方案。该技术通过超声波聚焦产生高温直接灭活肿瘤,可以通过实时的超声监控,精准定位病灶;整个过程无创无切口,避免传统手术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更重要的是可重复治疗,为复发患者保留后续处理空间。
“就像‘隔山打牛’,皮肤完好无损,肿瘤却被‘烫’到失去活性。”朱晓彬表示,术后患者仅需定期复查磁共振,不仅显著延长复发间隔,更做到若复发可再次无创干预。4月3日,杨女士复查显示恢复良好,水肿消退,生活已恢复正常。
“第一次开刀后痛了半个月,留了疤还担心再复发。这次躺上去‘烤’了会儿,第二天就能出院,连绷带都不用戴。”杨女士感慨。她提到,“海扶刀”治疗全程无痛感,术后三天即可握笔写字。
朱晓彬表示,侵袭性纤维瘤的治疗需突破“一切了之”的传统思维。除“海扶刀”外,该院还结合靶向药物等综合手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方案:“目前尚无方法可以根除此类肿瘤,医生就用最小代价实现长期控制,让患者与疾病‘和平共处’。”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四肢及体表骨软组织肿瘤治疗,未来或惠及更多患者。
记者 夏天
编辑 叶静
责编 刘雅婷 夏天
编审 王俊
免责声明
特别声明:本文为“长江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长江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