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号
武汉市第41届金秋菊展今日开幕 共赴秋日之约,邂逅满城花韵

金风迎秋,金菊盛放!11月1日,武汉市第41届金秋菊展正式开幕,1000余个品种的菊花打造了为期一个月的秋日之约,从百年名园到活力光谷,从沙湖之畔到东湖绿心,遍布全城18个展区,尽显城市花漾更新,扮靓人们幸福生活。

 

金秋菊展见证城市更新

经典“白菊”再现,湿地花城溢彩

本届菊展以“七十五载正芳华 金菊灼耀湿地城”为主题,展出时间为11月1日至30日,全市共设18个展区。

武汉市第1届金秋菊展举办于1956年,举办地在中山公园。半个多世纪以来,从这座百年名园初绽的金秋菊展,开遍了武汉三镇。四十届岁月变迁,旧貌换新颜,今年,武汉市第41届金秋菊展的主展区之一,又回到了中山公园。

作为呼应,本届金秋菊展的标识和主视觉,都使用了一朵特殊的“白菊”——它正是1956年武汉市第1届金秋菊展宣传折页上的同款“白菊”。

“经典元素再现,不仅是为了呼应同样在中山公园举办的第1届金秋菊展,更是想唤起大家对往昔美好的回忆。”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生态保护修复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在金秋时节举办的全市性菊花展览,已经成为武汉历史最悠久、规模最盛大的花事活动,可以说,金秋菊展见证了武汉的城市更新,更早已成为市民游客秋日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为定格这份美好,让赏菊更具仪式感,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将在菊展期间发布“武汉金秋菊展”纪念章。该纪念章标注了菊展起始年份1956,以1958年-1965年的中山公园金属门票样式为基础,融入武汉市第一届金秋菊展折页上的“白菊”元素进行设计。

回望历届菊展,布展元素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见证着祖国和武汉的发展,如:武汉长江大桥通车、黄鹤楼公园重建开放、喜迎千禧年、北京举办奥运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举办……这些大事通过多姿多彩的菊艺“表达”出来,使人们的幸福感和喜悦感加倍。

 

当前,武汉正在高质量打造“湿地花城”靓丽名片,有湿地特色的金秋菊展又成为今年亮点。在中山公园展区,湖泊融入布展之中,湿地风光与花艺造景相得益彰,花盆与花船漂浮水面,水与花相映,桥与花相衬,营造出流光溢彩的诗意景象;在沙湖公园展区,湿地艺术园花繁锦簇;在江岸区,百里长江生态画廊的人气节点汉口江滩被鲜花装扮一新……沿湖赏菊、临江看花,正是一番“秋水依依清如许,黄花脉脉意浓浓”的美。

 

花画相融流淌艺术气息

3大主展区诗情画意,15个分展区各美其美

本届金秋菊展设有沙湖公园、中山公园、江岸区汉口江滩三大主展区,皆以“花”与“画”融合为主要创意,并联合园艺师、盆景达人、艺术家、社会企业等携手布展,共同缔造出诗情画意的赏花氛围。

沙湖公园展区设在C区,300余种菊花竞相绽放。既有独本菊、悬崖菊、立菊等传统菊花,又有草莓泡泡、荔枝啵啵等新品菊花,缤纷、靓丽的“多巴胺”配色中,布置了艺术家创作的菊花画作,为花展添上典雅气质。而在世界花园大会亮相过的现代钢丝“黄鹤楼”雕塑作品,也在湿地艺术园“大师园”里再现,让金秋菊展融入了“白云黄鹤”的城市特色。

 

中山公园展区设在主轴线至喷泉广场,水映花影的意境,让市民游客可划船到湖中赏花。主轴线中段设置有卷轴造型,油画风格的菊花绘画色彩绚烂。孙中山与宋庆龄铜像周边,错落有致的菊花尽展秋日芳华,一侧的受降堂区域,展示有盆景达人的盆景作品和园艺师培育的精品菊花,可赏包括汉派菊花代表“盘龙菊”在内的国内名菊。焕新开放的喷泉广场附近,新增一组自地面涌出的“花漾泉水”装置,并用鲜花实景再现“五彩喷泉”。


通讯员:孙姝  赵慧娟  张静


责任编辑 谢丹

免责声明

特别声明:本文为“长江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长江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