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号
长江畔的亿元村:坝头库首第一村的“兴”模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举足轻重。作为长江干线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湖北的长江两岸涌现出一个个高品质生态环境与高质量发展互融互促的亿元村。这其中,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是长江三峡大坝坝头库首第一村。近年来,许家冲村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在让我们跟随湖北垄上频道的记者一起去看看坝头库首第一村的“兴”模样。

正值国庆假期,讲解员乔青每天要给160多人的参观团体作讲解。从许家冲村的移民历史、移民文化,到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乔青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乔青出生于1993年。那一年,因三峡工程的建设,原许家冲村、西湾村、覃家沱村搬迁至此,组成了坐落在大坝“延长线”上的坝头库首第一村——新许家冲村。31年来,乔青和许家冲共同成长。2019年,为了宣传家乡的红色旅游文化,发展文旅产业,在外从事酒店行业的乔青回到家乡,当起讲解员。这5年,她接待了5757个研学旅行团,累计讲解两千多场。工作之余,她还帮公公婆婆打理家里的民宿,家庭年收入近10万元。

依江而生,与江共兴。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和生态优势,2018年,60多岁的周云桂、望作官夫妇开了第一家民宿。除了为游客提供住宿,还帮他们规划三峡的旅游路线,精心准备峡江特色美食。端起绿饭碗,吃上旅游饭。利用三峡大坝丰富的旅游资源,许家冲村旅游、民宿等产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将农房改造成江边民宿,人均收入超过三万元。村里还成立了民宿专业管理合作社,利用现在的民宿资源,开发许家冲版“携程平台”。

正在指导学员刺绣的,是峡江地区非遗手工牵花绣第六代传承人徐兴敏。这几年,她设计的牵花绣产品,非常俏销。这个不到一尺的手工江豚,徐兴敏从布料挑选到刺绣针法,力求精益求精,她希望作品展现出生态长江孕育的美好,让更多人爱上这门非遗技艺。这些年,和徐兴敏一样的牵花绣传承人代代接棒、积极传承,有357名坝区移民妇女成为“峡江绣女”。

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许家冲村人在农业产业方面也在积极探索。85后的望华鑫,是一家茶叶企业的负责人。这几年,她自学茶艺、快板,利用电商平台弘扬移民精神,改变茶厂传统经营模式,用年轻人的智慧,把家乡的茶叶卖到全国各地。

产业发展兴,移民生活美。许家冲村现有区域面积6.87平方公里,村里596户共1452人,90%是移民。1993年,三个村的移民到现在的村址时,只有10%的移民拥有耕地。31年间,经过一代代移民的努力,许家冲人利用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和移民文化等优势资源,开垦出了集旅游、文化、电商、农业等独有的农文旅“生态耕地”,全村移民就业率达98%。

绿色,是许家冲农文旅产业发展最鲜明的底色。生活在长江边的许家冲人,时刻践行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把保护长江生态落实到一言一行当中。陕西人高双旦是一名退伍军人,过去在部队服役时,他参与了三峡大坝的建设。后来,他把家安在了长江边,成了许家冲的“女婿”。这些年,高大哥时常和村民们一起,自愿参与长江巡堤工作。

在许家冲村,爱江、护江、守江已经成为村民心中最为默契的公约。每天清晨,悠扬的歌声伴随着铿锵有力的棒槌声,许家冲村便民洗衣池格外热闹。这些年,洗衣服的地点从江边换到了洗衣池,但洗衣服的方式没有变,保护长江的信念更没有变。在村民看来,一江清水常绿,就是对许家冲人最好的肯定。

长江之畔的许家冲,正描绘出“天蓝、地绿、水清、民富”的美丽画卷。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党建引领。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许家冲村,点赞村干部们用渔鼓调填词创作的《党员公约》,指出“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村党支部要成为帮助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在许家冲村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村党支部“把舵护航”。今年7月上旬,许家冲村《“三约四治五共”:夯实基层思政工作》上榜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2024年度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名单;此外,村党支部每年会把要做的大事写进党员公约,并制定“四个管理办法”,不定期召集村内外党员开视频会议建言献策,与村民一起,共建共治共享。

夯实基层治理,推动组织振兴,借力移民精神,许家冲村不断实现着“借绿生金”,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振兴路。2023年,许家冲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32亿元,比2017年增加486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28元,比2017年增加15728元,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11个国家级荣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当前,全省21524个行政村积极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做好绿色文章,壮大优势产业,让高品质生态环境与高质量发展互融互促,他们汇“兴”成河,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长江经济带上,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来源:垄上行 记者 管馨 苏文龙 袁勇攀 陈青 肖鹏 编辑 舒畅 编审 陈雯)

责任编辑 舒畅

免责声明

特别声明:本文为“长江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长江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contentId":"485094","type":"1","title":"\u957f\u6c5f\u7554\u7684\u4ebf\u5143\u6751\uff1a\u575d\u5934\u5e93\u9996\u7b2c\u4e00\u6751\u7684\u201c\u5174\u201d\u6a21\u6837","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