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华诞,从今天开始,湖北广播电视台垄上频道特别推出《地名荆楚行之界桩寻踪》文化探访系列节目,通过一个个地名,解析边界发展密码,续写文化传承新篇。摊开中国地图,40多处三省交界点星罗棋布,省与省间,或以滔滔流水为界,或以巍巍高山作隔;其中,有一条名为“白浪”的古街,地处湖北、陕西、河南交界处,以街中的一枚三棱石划分三省,一脚踏三省,一村三省人,一席三省味,三地积极贯彻落实《乡村著名行动》,人们在这里互融互促、共谋发展。在这个举国同庆的日子,请跟随湖北垄上频道的记者,打卡白浪这个神奇之地,去感受一脚踏三省的豪迈,一席吃三省的畅快和国泰民安的喜悦。

出镜:记者 管馨
雄鸡一唱天下白,三省皆闻烟火香。这里是“一脚踏三省”界桩亭,在这附近密密稠稠住了有数万人,三省人相邻而居不分彼此,三省辖地犬牙交错,因此三省文化也是相融相通。我脚下的这块“三省石”就见证了三省人民相处相融的岁月与变迁。
共唱一台戏
楚剧:三省交界有白浪 三省人民一条心 共唱一台幸福戏
秦腔:共护生态一片绿。
豫剧:互融互促数百年
解说:楚剧、秦腔、豫剧,婉转悠扬在三省友谊广场上空,营造出交界之地特有的热闹与繁华。湖北省十堰市白浪镇、陕西省商洛市湘河镇、河南省南阳市荆紫关镇,三省人们在此汇聚、繁衍;楚文化,秦文化和中原文化在这里世代碰撞、相互交融。
同期:湖北戏曲演员 王子霞
隔得比较近,交界处,我们的方言也是有一点点像,所以说我们在艺术表演方面肯定也是可以贯通的。
同期: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汪涛唢呐艺术团 团长 汪涛
咱们三省本身就是一家人,经常聚在一起唱唱戏,一起共享一下美好的生活。

解说:回望历史的长河,戏曲是三省人们生活娱乐、友好相处的重要载体。贾雪芬是河南省淅川县荆紫关镇居民,今年60多岁,从小学习戏曲,让她的身上都是“戏”。
现场:记者管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荆紫关镇 居民 贾雪芬
合唱:携手奔向新时代
管馨:阿姨,我这动作怎么样?
贾雪芬:很好,你不是演员出身(这样)做得很好。
管馨:谢谢阿姨,咱们三省人民是不是经常这样同唱一台戏啊?
贾雪芬:是啊,三省人民我们同唱一台戏,不但(同唱)一台戏,还要(一起)去做事情了。
管馨:咱们做的是什么事?
贾雪芬:现在保密,要不你跟我一起去看一看。
管馨:走,咱们去看看。
现场:记者管馨+贾雪芬+贾雪芬的工友们
贾雪芬:姑娘你看,这就是我们三省人民一块做的事业。
管馨:这个是袜子。
贾雪芬:袜子。
管馨:这位是?
贾雪芬:这位是咱们湖北的,那个是河南的,他是陕西的。
共谋一项事
解说:同唱一台戏,共谋振兴业。在十堰市白浪镇一家袜业工厂里,80多名工友跨省上班,同吃同工,每月增收三四千块钱。在贾雪芬看来,三省人们亲密无间,同做一件事,就是最大的幸福。
同期: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荆紫关镇 居民 贾雪芬
贾雪芬:离家也近,给家里也照顾了,(我们)相处得跟亲戚一样,和一家人一样的,你要是家里有什么事,你走了,你的活有人帮忙把袜子卸下来装到篓子里。
同期:湖北青回针织有限公司 总经理 高振发
我们厂刚刚开始建厂的时候,我们三个省的员工在一块儿的时候只是工作的关系,然后经过两年的相处,在一块大家越来越熟悉,在一块就像亲人一样。

解说:正当三省人们齐心创造甜蜜事业的时候。在距离袜厂不到一公里的菌菇基地,一片热火朝天。六年前,三省的回乡能人不谋而合,湖北人出技术,河南人招工人,陕西人拓渠道,一起把菌菇卖到全国。
出镜:记者 管馨
大家看我手上这个就是刚刚经过套袋、封口制作而成的香菇棒,在我身后的(十堰市)白浪镇香菇生产基地,一天有25个工人同时开工,最多可以生产5万棒。
同期: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白浪镇香菇生产基地 负责人 杨柳
我们每年三十多个河南的工人在这边生产 基本上包含了我们所有的(用工)需求,用工的工人全部都是河南的。
同期:陕西省商洛市湘河镇白浪社区 菌菇经销商 虞帮根
我们陕西人、湖北人发展香菇产业,就是为了共同致富。

解说:这些年,以食用菌为主导产业,白浪镇发展香菇300万棒,羊肚菌1000亩,实现菌菇产业持续蓬勃发展,特色品牌日渐凸显。同时,三省人们出资出力,加固“陕之咽喉、豫之屏障、鄂之门户”路桥硬联通;畅通物流,激活城乡市场;取消手机漫游费。一系列举措,为三省产业深度融合注入强大动能。
同期: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白浪镇党委书记 明堃
近五年来,白浪镇共计投资1.3亿元,修建县乡道路30余公里、通村公路20余公里,修建天惊洞景区旅游专线公路4.52公里,对老路、旧路及公路沿线进行高标准改造、优化,打通断头路,畅通出口路,完善循环路,以交通流量赋能三地经济增量。

解说:立足“三省交界”区位优势,白浪镇牵手两位邻居,联合打造文旅康养产业——一脚踏三省界碑“网红打卡点”、天惊洞溶洞景区、明清古街、丹江河等一批网红景点成功出圈,逐渐形成吃、住、游、购一体化的运营模式,成为带动镇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曾经三省商贸的交通要塞接续繁华,人们到这里游古街、赏民俗、啖美食、观湖桑,体验“一脚踏三省”的豪迈,感受三省的文化和风情。
同期:广东游客 李瑞帆
“一脚踏三省“就觉得挺震撼的那种感觉。所以要想过来见识一下中原文化,先秦文化还有荆楚文化。
同期:河南游客 谢欣芮
因为想看“一脚踏三省” 觉得很有历史意义 ,跨越的是河南、陕西、湖北。
同期:河南游客 裴彦翔
我觉得一个地方能吃出三个省的美食,我感觉非常神奇。
同期:湖北游客 李晋
我刚从天惊洞下来,真的是别有洞天,夏天感觉特别爽,气候宜人,真的非常过瘾。下一步准备去“一脚踏三省”的地方,到了界碑那个地方去拍拍照,在附近吃点有特色的,叫八大碗,领略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
同期:湖北天惊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总经理 周轩
由于资源的独特性,我们景区是作为一个引爆点,能够吸引全国各地的人都到这里来游玩,在这游玩的同时,到三省周边这些景点住宿、消费、购物,然后带动三省周边经济的发展。

解说: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三省在发展文旅等富民产业的同时,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升省级重点口子镇形象,打造特色产业样板、小流域综合治理样板,积极引导村民参与生态建设,让绿色发展理念入脑入心。
现场:记者 管馨+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白浪镇 中药种植户 袁海成
管馨:我脚下就是咱们白浪镇的庙沟河,也是咱们丹江河的支流。当地乡亲们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种上了环保中药材作物石菖蒲。那我身边这位袁大哥,他就是咱们当地的中药材种植能手。袁大哥给我们介绍一下,您种中药材多少年了?
袁:我大概(种了)3年了,这个村里发展5年,在村里发展2年以后呢,看到每年这个收入了过万元。我现在种的有三样品种,一种是中药材的石菖蒲,一种是苍术,还有一种是白芨。(石菖蒲)根系相当发达,可以保水护土,主要是净化水质,一年四季常青,美化了河道生态环境。
同期:原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湘河镇 居民 李彩莲
我是陕西姑娘,嫁到湖北白浪已经三十多年了。近几年我们白浪发展得比较好,生态环境也很好。娘家(人)经常来我们这儿做客,也很羡慕我们这里的生态环境。我回(陕西)以后呢,也把我们这里的环境等方面分享给她们,让她们也学习我们这儿的种植模式。

共护一片绿
解说:白浪镇地处汉江第二大支流——丹江河中游南岸,三千里北上的汉水是京津冀人们的“生命之源”。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时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长远发展和人民福祉,保护好水源地生态环境,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需要人人尽责、久久为功。切实当好新时代的“守井人”,丹江口库区的人们责无旁贷。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的乡镇,白浪镇、湘河镇和荆紫关镇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引,在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的同时,不忘争当优秀“守井人”。
同期: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白浪镇 副镇长 高晓斌
我们每周都会组织队员们巡河,三省的干部、志愿者、保洁员也会定期地清理河道。我们最想看到的就是丹江河水更清了,岸更绿了,景更美了。
同期:陕西省巡河志愿者 李振强
丹江河不仅养育了我们,还满足了首都人们的用水需要。(保护丹江河)也让我们三省人民紧紧连在一起,像亲人一样,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她。

解说:互融互促,共谋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三省人们全面推动绿化、美化、亮化、文化“四化”建设,人工绿化山林2000多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5%,对12处河道清淤,带动更多人自觉守水、护水、节水,携手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边界。
同期: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白浪镇 党委书记 明堃
健全共管、共建、共享机制,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共赢目标。推进三镇建立党支部联议、文明联创、环境联治、产业联心(等)五联机制,进一步增强三省友谊 推动三省交界区域融合发展。

解说:发展“一盘棋”,融合“一家亲”。500多年来,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鸡鸣狗叫听三省,土地毗连屋相邻,百姓同饮一溪水,亲如一家共甘美。从古丹江码头的繁华,到如今互融互促,阔步振兴路,三省人们共唱一台戏、共谋一件事、共护一片绿、共吃一桌饭,这样的场景,以“三省石”界桩为圆心的方圆五公里内,每天都在上演。
同期: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白浪镇白浪村 村民 刘海娥
三省是一家,一省有事 两省帮忙。

解说:界桩周围,分布着四家店铺,店主分属三省人,邻里关系融洽祥和,一家有事要离开,另一家会帮着看店,一家店里少了把葱,另一家会急忙送去,如同他们一样,交界处的近十万人们世代在这里勤劳耕作、繁衍生息、情同手足。
同吃一桌饭
现场:(三省人轮流上菜)
同期: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白浪镇白浪村 居民 吴顺梅
这是湖北的鱼,祝大家年年有余。
同期: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白浪社区 居民 孙金芬
这是咱们陕西的神仙叶凉粉,吃了快活似神仙。
同期: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荆紫关镇 居民 蔚洁
这是咱们河南的芝麻叶豆腐汤,喝了咱的汤,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红火。
所有人:三省人民生活美,举杯同庆一家亲。干杯!
现场转底音:三省所有人共唱一首歌《歌唱祖国》
同期:合唱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同期:青年干部们
愿伟大的祖国岁岁平安,国运昌盛。
同期:机车队
纵览神州,行遍中国,祝祖国母亲生日快乐。
同期:戏曲演员们
祝祖国繁荣昌盛。
记者手记:行走白浪,触摸一砖一瓦、体会风土人情、感受山乡巨变。在这里,我找到了500多年来最珍贵的发展密码——“融合”。三省间,互融互促,无处不在,一个家庭有三个省的人,一件事情有“三双手”来帮,一张桌子上有三个省的菜。听三省人们腔调逐渐统一的方言,体会他们“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的干事决心,这些都让我体会到白浪三省文化叠加交融发展的独特魅力。白浪,就像一朵奋勇奔腾的浪花,汇聚起鄂、豫、陕三地的“争先活水”,托举起融合发展的有力帆桨,奔腾在新时代的洪流里,在丹江河畔打造出一个繁华的“金三角”。而在“偌大的雄鸡”版图上,还散布着四十多个三省交界点,这些因省界汇合而形成的地理节点,或是曾经通达三省的兵家要冲,或是文化荟萃的历史坐标,或是锦绣繁荣的商业集镇,我已有了无边的猜想与祝福。它们,值得我们更多地去寻踪、去感悟!
来源|垄上行
记者 | 陈青 管馨 苏文龙 袁勇攀
编辑 | 王芳 马静
编审 | 仇红月
监制 | 肖鹏
免责声明
特别声明:本文为“长江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长江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