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万亩茶园助致富,一心脱贫为乡亲——记咸宁市黄荆塘村村支书陈学友

长江云  2020-01-03 15:36:58
分享到:

位于咸宁市咸安区汀泗桥镇的黄荆塘村,过去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如今,在村支书陈学友的带领下,依靠万亩茶园产业,延伸出茶叶,果园加种养殖业为一体的多种经营主体,一举摘掉贫困帽,成为富裕村。

记者见到陈学友,他正带着村民清理茶园。这位带领黄荆塘村脱贫致富的村支书,最爱在茶园里忙活,他说茶叶是他们村的金叶子,必须要好好照顾。

1969年出生的陈学友就是黄荆塘村人。这里山多地少,以种植业为主,生活艰难。小时候放牛时,陈学友最喜欢坐在山头远眺,梦想荒山能披上绿衣。



20岁时,陈学友从咸宁向湖职业高中毕业。年轻的他也像其他农村孩子一样随大流外出打工。起初学开挖掘机,后来头脑灵活的他自己成立了土石建筑队,当起了小老板,生活越来越富裕。就是过年回家,看到村里依然穷,心里很不好受。2005年,陈学友接到老家汀泗桥镇石书记的电话,劝他回村当支书。陈学友起初是不愿意回来,一是生意不错,二是村里穷还欠着外债。就在他犹豫之际,镇领导亲自到湖南给他做工作。陈学友被感动了,毅然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回到了黄荆塘村。

2005年的黄荆塘村,集体经济是零,甚至欠债40多万。青年人外出打工,家里都是老人。陈学友迅速理清思路,投入到工作中。他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加强村组队伍建设,着力改善村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致富产业。陈支书说自己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团结村干部和群众。想搞事,会搞事的人。第二步,不管是村还是组,你要想搞好,必须要把村里的资源挖掘出来。看他们在外面做什么,能不能回家乡。

有了凝聚力,就有了动力。陈学友认为发展产业,才是实现脱贫致富。他带领村干部四处寻找适合本地的农业项目。刚好咸宁市打造百公里茶叶走廊,黄荆塘村也是被规划其中。陈学友觉得这个是个好机会,村里土壤适合,还有种茶历史。

茶项目确定了,陈学友就开始动员大家流转土地。困难也随之来了,村民都习惯种植杉树,不愿意砍树种茶。陈学友家100多亩地也种杉树,他的父亲也反对砍树,工作很难推进。为了村里经济发展,陈学友多管齐下,一方面带村民去浙江福建参观茶园,另一方面不顾父亲反对首先把自家的杉树全砍了。还组织群众代表去浙江,江西,福建考察,通过看别人的种植,回来就有数了,慢慢就干劲起来了。

看到陈学友和村干部的决心,村民纷纷腾地种茶,全村茶叶种植面积达到了6000多亩,万亩茶园规模雏形初现。2017年,村里组织成立了由陈学友任法人代表的黄荆塘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又流转村民1200亩林地兴建集中连片的茶园,同时争取各方资金,建起了茶叶加工厂。去年,茶园开始试采摘,制作干茶1100多斤,年纯收入达到12万元,村民开始尝到了甜头。黄荆塘村八组组长熊荣华说,他们组种植了500多亩茶叶,又在林下套种玉米,养鸡,村民收入增长,不仅保护了绿色环境,还发家致富。

除此之外,陈学友为了帮助贫困户早日致富,优先吸纳贫困户入社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73岁的余婆婆家也是贫困户,她家种茶加入合作社,采摘明前茶是一天能有2、3百元的收入,今年她家也顺利脱贫了。

如今,黄荆塘村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全村十六个组先后有385户加入了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茶园面积超过6000亩,村先后荣获“湖北省绿色示范乡村”、“湖北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等殊荣。

下一步,陈学友打算种植万亩油菜园和果园,将茶叶产业和采摘,赏花经济融合,将黄荆塘村打造成农旅结合新农村。让大家来这里,每一个季节来,都可以看到花,摘到果。

远眺茶山,近看果园,还有依山而建的步道,黄荆塘村俨然像个公园。人在画中走,宛如画中游。陈学友说只要老百姓富裕了,自己心里高兴,自己有信心把黄荆塘村建设的更好。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胡玲 通讯员 李星 责任编辑 马张驰)

责任编辑 马张驰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