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抓住全国目光!武汉今天又被央媒盯上了!

长江云  2017-09-25 18:04:07
分享到:

近期

央媒频频关注咱大武汉

今天又被经济日报注意到了

《极目楚天敢为先》

一个整版内容都在为武汉打call

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

发表署名文章《以创新打造世界亮点城市 》

和经济日报不同的是

解放军报今天关注了武汉的另一件大事

并发表评论文章

《呼唤“狮子型”干部》

快来听听他们都说了啥

↓↓↓

1

陈一新发表署名文章

以创新打造世界亮点城市

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 陈一新

今年以来,武汉市坚持以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提出的“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和“四个着力”要求,把新发展理念贯穿武汉发展各领域各环节,以改革思路和创新举措,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

武汉探索“大学+”发展新模式,再创人口红利。通过创造“大学+”发展新模式,走出“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子。武汉有89所高校,在校大学生最多时近130万;科研院所95家,两院院士63名。立足科教人才优势,武汉大力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确保5年留下100万大学毕业生,发展“菁英经济”;实施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发展“校友经济”;实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对接工程,发展“院士经济”;实施海外科创人才来汉发展工程,发展“海归经济”。

武汉探索“大湖+”发展新模式,共抓长江大保护。武汉有166个湖泊,水体占市域面积26%,水优势是武汉决胜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武汉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以“水”为倒逼机制,实施水岸同治,护一城净水、绘两江画廊、显三镇灵秀,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积极探索“大湖+”发展新模式,开展“大湖+”环境保护、“大湖+”产业创新、“大湖+”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试点,吸引全球高效产业、高端人才、顶级企业在汉集聚。推进东湖城市生态绿心建设,打造世界城中湖典范,年内东湖绿道将建成98公里。

武汉探索新民营经济发展模式,开辟创业创新创富新路。针对武汉国有经济这条腿长、民营经济这条腿短的现状,提出要大力发展新民营经济。制定出台突破性政策举措,以新“四军”(新近毕业大学生、海归人才、科研院所技术人员、职业经理人)和“三名”(名家名企名品)为主体力量,以“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主攻方向,努力打造新民营经济集聚地。

展望未来,武汉将建设历史之城、当代之城、未来之城,努力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亮点城市。以长江为城市空间主轴,打造“长江文明之心”,形成历史文化继承与创新集聚区;以优化建设长江主轴为抓手,推进交通轴、经济轴、文化轴、生态轴、景观轴“五轴一体”建设,打造世界级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规划建设长江新城(新区),打造创新名城、生态绿城、现代智城、国际友城、创富大城,真正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典范新城。

2

经济日报这样讲述武汉

党的十八大以来,武汉挟中部崛起之势,怀中心城市之志,以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思路,深化改革、转变作风、招才引智、转换动能,阔步迈向“长江时代”。

优化环境 夯实根基

今天,40多项国家战略与改革试点在武汉叠加:长江经济带、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湖北自由贸易区武汉片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围绕中央要求和国家部署,武汉市明确提出:在长江流域,武汉要成为长江经济带的脊梁;在中部地区,武汉要成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在全国,武汉要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在全球,武汉要成为世界城市发展中的亮点城市。

成“脊梁”,做“支点”,自身的发展壮大是第一要务,武汉剑指“新衙门作风”,向营商环境要生产力。从群众、企业办事难入手,今年3月份,武汉开始启动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的“三办”改革试点。7月份,公布全市首批9653项审批服务“三办”事项清单。

“三办”改革推行以来,事项办理平均时间由原来的20.4天缩短为现在的9.8天。今年底,武汉还将力争实现网上全程办理事项达到40%,实现让企业、群众“最多跑一次”,让更多的事项办理“一次都不跑”。

营商环境的明显提升,带来了投资和市场主体的井喷。今年以来,全市招商引资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55个,是去年全年的1.6倍。上半年,全市市场主体总量100.99万户,同比增长9.87%;新增市场主体8.39万户,同比增长25.98%。

创新创业 激情迸发

经过反复权衡,斗鱼CEO张文明决定把放在广州的“户口”迁回武汉。这位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的年轻人说,在武汉创业,心里更踏实。

回归两年,斗鱼以超过100亿元的估值,成为武汉首家“独角兽”企业。在“独角兽”们的支持下,武汉异军突起,成为比肩北京、杭州、深圳的互联网创新“第四城”。

过去5年,武汉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出“城市合伙人”计划、“青桐”计划等。在东湖高新区,天天有咖啡、周周有路演、月月“青桐汇”。创新与创业,激活了武汉的城市基因。

在东湖高新区,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61家,科技型企业占比超八成;平均每天新增专利近44件,还主导制定了一批国际标准;平均每天15名硕士以上人才落户。如今的武汉,已然成为一处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沃土。

看准机会,武汉不断抛出橄榄枝。“百万大学生留汉创新就业”“百万校友资智回汉”“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对接”“海外科创人才来汉发展”,政府拿出最好的空间、量身定做最好的政策、提供最优的配套服务,让千军万马迸发创新创业活力。

深耕沃土 构建未来

过去5年,平均每年武汉就诞生1个千亿元级产业。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烟草、能源及环保,5大千亿元级产业昂然崛起,拼绘出武汉新的产业版图。

工业向上的态势,打开城市跳涨空间。但武汉仍充满危机感:动能转换,产业接续,下一个着力点在哪里?武汉开出的“药方”是发展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特征的新民营经济。

着眼未来,武汉构建产业迭代体系,设立首期102亿元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126亿元,以培育壮大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武汉寄望,5年内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7万亿元,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为破除制约新民营经济发展的障碍,武汉提出放开市场准入,凡是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行业和领域都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全面落实中央和省有关企业减负的政策措施;依法保护企业物权、债权、股权及其他各种无形财产权。

从今年3月份至今,阿里巴巴、华为、腾讯、小米等一大批中国民营经济界代表企业纷纷现身武汉,投下真金白银,签下重要项目。

武汉打造新民营经济标杆的努力从未停歇:率先在全国探索科技成果转化“三权改革”,研发团队可获70%至99%的收益;武汉光谷生物城8年来没有引进一家房地产企业,坚决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今年前9个月,又有66家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落户、增资武汉。

可以预见,武汉新民营经济之火将越烧越旺。

3

解放军报关注狮子型干部

今天

解放军报客户端

发表文章《呼唤“狮子型”干部》

呼唤“狮子型”干部

“狻猊日走二百里,於菟闻之望风靡。”狮子,乃百兽之王,眼光锐利、斗志昂扬,活力十足、一往无前。前段时间,武汉市计划选拔100名左右“狮子型”干部,充实到攻坚克难的局级岗位上,以推开改革工作新局面。

何谓“狮子型”干部?武汉市给出的答案是:忠诚干净,思想解放,思路开阔,敢打敢拼,敢于担当。其实,这20个字也代表着群众对干部精神状态的期待:大刀阔斧、敢打敢拼,勇于排雷、善除荆棘,以“非常之举”,展“非常之能”,成“非常之事”。

我军改革进入“脖子以下”之后,难度不断变大,“中梗阻”“最后一公里”“不出事但也不干事”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地有所表现。发现和重用那些敢于闯关夺隘、动真碰硬的“狮子型”干部,是形势所需、强军所期。

呼唤“狮子型”干部,并不是说“老黄牛”式的干部就不重要,这二者都是改革强军不可或缺的角色。但那些不思创新、怕得罪人的“太平官”“逍遥官”“玲珑官”,与此二者截然不同,与改革大局格格不入,必须调整出队、淘汰出局。

鲁迅曾说:“前驱和闯将,大抵是谁也怕得做。”呼唤更多“狮子型”干部,应细化激励干事、包容失误、鼓励担当的容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方能让其在干事创业、闯关涉险时,有底气而心无旁骛、有定力而义无反顾。

来源 | 经济日报 解放日报 长江日报 长江云

主编 | 邹敏 徐珊珊

(见习编辑 刘小笛)

责任编辑 刘小笛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