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湖北人要把出租“开”到人民大会堂,大家都说他就是“湖北良心”!
你有没有被陌生人温暖过?
没带伞的下雨天陌生人为你撑伞
疲劳晕倒在路边陌生人扶你就医
饭店庆生时陌生人齐唱生日快乐
这个“陌生人”
TA可能是楼下面店的老板
公交车上邻座坐着的大爷
又或者,是某次你去宜昌玩
坐出租时,跟你热情介绍宜昌的师傅
宜昌出租车司机王华君
这些年,因为做好事,王华君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出租车行业创劳动和谐关系先进个人、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百优农民工、宜昌市首届道德模范等43项荣誉。
当他介绍自己时,仍说“我是来自宜昌秭归的一名普通出租车司机”。他说自己“普通”,然而,他做的事情其实并不普通。
归还捡到价值共计135多万的钱物、连续15年免费接送残疾人、为农民工解决矛盾纠纷42起维权金额达1380多万,协调联系英子姐姐助学网站捐资助学84人次……
王华君所做的好事,足以称得上“湖北良心”四个字!
《凝心聚力 暖心筑梦》,讲述了王华君的故事
乡亲们说,“打工要学王华君,有滋味”
在宜昌,提到“王华君”,大部分人都知道。在他的家乡宜昌秭归,长辈们都会对外出务工的晚辈说:“你们在外面打工,要像王华君一样,有滋味,有风格。”
“有滋味,有风格”是乡亲们对王华君的肯定,也形象地描述了这些年他在宜昌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打工经历。
1995年,王华君怀揣10元钱来到宜昌城区务工。初来时,他在巴士上卖票,因为他为人勤恳,老板决定资助他学车。拿到驾照后,他开始从事出租车行业,开着的士在宜昌大街小巷里转。
杨丽华和王华君合影
2002年3月,在街上揽活的王华君看到一个残疾人焦急拦车,便停车将其抱到车里。这一接送,就是15年。不管正在忙碌还是休息,只要她一个电话,王华君立即赶到。
这个残疾人叫杨丽华,身高不足1米2。她4岁时得了小儿佝偻病,因此落下了残疾。王华君早已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姐姐,还让儿子管她叫“姑姑”。
15年如一日,说来也漫长。王华君并不觉得辛苦,他说,“对我来讲不是坚持,我感觉很自然,是一种习惯”。
王华君把这个爱助人的“好习惯”发挥到极致。
2008年地震,他响应救灾号召组织车队奔赴灾区;2014年,出租车司机谭邦权深夜遇到敲诈,他及时赶到化解危机;2016年秭归工人不幸在工地坠楼遇难,他火速联系律师前往调解,为家属们争取权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在出租车行业里,他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活雷锋”。
王华君在办公室协调纠纷
他重新定义了“农民工”三个字
王华君还有一个身份:中国共产党员。说起自己“农民工党员”的身份,他颇为自豪。这与他现在正在做的工作有关系。
他爱做善事,也爱动脑筋。离开家乡来到城市后,他勤恳工作,乐于助人,但总感觉心里缺点什么,“每年‘七一’的时候,到处都在学习。我也是党员,却没有地方去,又没空回老家学习”。
“能不能成立一个党支部,把在宜昌的流动党员组织起来?”有了这个想法,王华君和几位同乡党员便开始电话联络。
以前开会时,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是会议室
当王华君打通在宜昌行医15年的余先江电话时,余先江气愤地说:“我入党38年,还没有遇到过以党组织的名义来行骗的,真是无稽之谈!”
通过打电话、亲自登门等,5天时间,他们联系到50名秭归籍流动党员。然而,这50名流动党员来开会的,只有11名。起步的困难没有难倒王华君,他说,做实事就是吸引党员的法宝,“我们组织党员开展活动,党员出去办事都亮出党员身份。把‘党员’两个字挂在心上。”
流动党支部牵头的农民工服务中心遍布宜昌
2013年5月18日,秭归县水田坝乡流动党员宜昌城区支部选举暨成立大会举行,王华君当选为党支部书记。
现在,王华君是中共秭归县在宜昌农民工服务中心委员会党委副书记、秭归县在宜昌农民工服务中心主任。
这个党支部专为农民工办实事。他们连续5年举办“家乡行”献爱心活动,动员280多名党员帮扶家乡孤寡老人和困难老党员40多万元;帮助贫困儿童时,有他们的身影,帮助家乡秭归招商引资、推广秭归橙时,也都是他们的身影。
看望秭归山区86岁老党员别远晋
目前秭归在宜昌农民工服务中心党委已经拥有622名党员,下辖8个支部32个党小组,在宜昌城区挂牌成立了64个农民工服务联络站,服务辐射2.8万名秭归籍农民工,使流动党组织真正成为秭归农民工的“家、桥、盾”。
农民工们感受到了支部的力量,也纷纷递交入党申请书,向王华君表达出入党意愿。王华君很感动。原来农民工是“弱势群体”,现在随着支部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农民工有了组织和平台,更能发挥自己的价值了!
5年前,王华君是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今年,他又光荣当选十九大代表,这位农民工党员,真的要把出租车“开”进北京人民大会堂了。
被儿子骂哭的那一瞬间,他暗下决心
经常在外忙碌奔波,王华君陪伴家人的时间相对少了。对家人,他感到愧疚,尤其是正在上小学5年级的儿子。
王华君手机里,家人合影并不多
他说,自己当初开始筹备党支部的事情时,并没有想到会做到这么大,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相信自己,“当初做好事很简单,别人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我就帮。流动党员在我家里开会,我老婆做饭,感觉就是平常的小事,没想会有现在这样的结果。”
他对得起老乡,团队和信任他的人,却“对不起我的家人,对不起我的小孩”。
王华君回忆说,“有一次我的小孩上补习班回家,在家里一直玩手机不听话。我很气愤,叫他温习补习内容。最后我的儿子问了我一句‘你什么时候陪过我,你一天到晚在外面就知道忙’,当时把我自己骂哭了。”
现在,王华君也给自己下了“目标”:等十九大开会回来之后,我想每个星期抽一天时间陪陪我的孩子。
手上的工作怎么办?王华君说,如果想帮助更多人,就要通过自己的力量带出更多像自己这样的人。他打算好好建设支部,带出一批典型党员。
王华君介绍支部成员
他说网络正能量很简单,就是“传递”
王华君通过长江云呼吁传播网络正能量
王华君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何为“正能量”。
对这三个字,他有自己的理解,“我觉得正能量这个词,很多农民工都做到了,我只是其中一个,很多人比我做得好,包括我的团队,我身边的人。现在我在外面开会,别人要车,我就让他们去,就这么简单。正能量是一个‘传递’的结果。”
现在,开会、打横幅、买党徽、登记信息、沟通等事情,王华君都会对支部成员进行明确分工。
党员付永新是退休干部,进入班子后专门负责党务工作。党员姜学成是建筑工程老板,专门负责组织开展活动,必要时还会主动“出血”帮一把。党员王功新是印务公司老板,负责印发学习资料。党员郑国在高新区打工创业多年、人脉广泛,就推选他担任该片区的支部书记。
支部组织成员献血
在他的带领下,党员们各司其职,对农民工的要求也是“有求必应,有难必帮”,带出了一批先进典型。
流动党员李德海、陈永红、郑国被各自乡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姜学成被秭归县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被湖北省总工会评选为百优农民工,王伟获得过“宜昌市五一劳动奖章”。
这份正能量背后,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我们都是兼职,大家还有自己的工作。在这里没有工资,都是贴着钱在做。感谢家人支持我们,我们也收获了精神上的快乐。”
如王华君在视频里所说,一个人做好事、做善事的力量是有限的,现在通过网络平台,也能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做好事的队伍当中,还会产生巨大的正能量。现在,就让网络平台正能量从你我手中接棒传播吧!
END
记者 | 谢莎(见习)
视觉 | 周圣
主编 | 苏畅 王思思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