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拆!拆!拆!湖北这里拆完如同“仙境”!

湖北之声  2017-07-17 18:16:01
分享到:

她曾经烟波浩渺,

却因人工围网养殖被日渐蚕食,

昔日的“浪打浪”变成了“竿连竿”,

拆!拆!拆!

拆完这里又如同“仙境”

2017年7 月13日上午,中国第七大淡水湖、湖北省第一大湖——洪湖,开始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增殖放流活动,3900万尾鱼苗投入洪湖,洪湖大湖水域从此结束了人工围网养殖的历史,进入了“人放天养”的时代。洪湖上以湖为生的18000多名渔民,将彻底“洗脚上岸”,开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这一切都源于9个多月前,洪湖上启动的一场声势浩大的行动——“大湖拆围”。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工围网养殖,曾经烟波浩渺的洪湖被日渐蚕食,昔日的“浪打浪”变成了“竿连竿”,过度开发导致洪湖生态急剧恶化。“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洪湖上的围网,必须拆除!

人与自然,

从角力博弈到和谐共生,

一个大湖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涅槃之后,

又将迎接怎样的未来?

  连续报道:《洪湖拆围》上篇

来自湖北之声

  00:0007:56

在放流现场,湖北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朱俊华介绍说,

以往我们都会增殖放流,但是今年它的意义不一样,标志着我们拆围工作阶段性的结束和生态恢复的起点。

增值放流的目的一方面是丰富鱼类资源,另一方面是控制水草的生长,避免湖泊的沼泽化。

(7月13号洪湖开始史上最大规模增殖放流)

这样的情景似曾相识,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洪湖里的水草疯长,腐烂后不断淤积,导致湖底增高,水面萎缩。为破解这一难题,人们同样想到了养鱼吃草,“围网养殖”应运而生。可谁也不曾料到,当时的美好初衷,日后却带来了一场持续多年的生态灾难。

2017年6月的一天,保护区管理局的渔政员江波,像往常一样,驾着快艇在大湖上巡逻。在湖上走了快十年,最近这大半年的变化,让江波特别有感触:

反差太大了,这一块的网基本上都清干净了,以前你走路你,走都走不进去。

江波抬手指过去——就在半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密密麻麻的围网,纵横绵延十多公里。江波手指的尽头就是阳柴湖。               

(记者在洪湖上采访)

(洪湖里的阳柴湖生态示范区)

张圣元是阳柴湖的村民,今年60岁。说起小时候的洪湖,张圣元的眼里泛着亮光:

我小时候洪湖的水喝到口里清甜的。那时候的鸟,大雁和野鸭一整晚都在叫,让人无法入睡;一飞起来,把天遮住,啧!多漂亮。湖里的鱼多得很,就这么看着来去来去,密密麻麻,几米深的水底有颗针都看得到。

(须浮鸥的卵)

记忆很美好,但现实很残酷。上世纪80年代,“围网养殖”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被引入洪湖,并进行大规模推广。一时间,一场无序的“圈湖大战”打响了,一拨又一拨渔民涌入洪湖,插旗为标,插竿围网。面积53万亩的大湖水面,围网就占到37.7万亩。

温峰,湖北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办公室主任,他亲眼目睹了那几年围网养殖的疯狂。形容当时的场景,他用了四个字,触目惊心!

2000年到2004年,洪湖的养殖规模已经达到了一个历史顶峰,占到整个洪湖水域的71%。可以说洪湖整个都是围网,下湖去不知道从哪里进从哪里出,就像一个大的迷魂阵,我们下湖一转就是一天。

(洪湖里曾经的围网似迷魂阵,蚕食着大湖水面)

洪湖曾经有着“水下森林”的美誉,水草覆盖率曾一度高达90%以上。围网养殖让湖底水草消耗殆尽,大大减低了湖泊的自我净化功能;用于养殖而投入的饵料在水中发酵,加速了湖水的富营养化,这一减一加导致水质变差。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学雷团队,对洪湖水环境进行了长期跟踪监测。据他介绍,2005年,洪湖水质降到Ⅳ类,局部甚至恶化到Ⅴ类。

洪湖的围网养殖对湖泊水环境的影响,面积实际上有直接这种相关关系。

水质变差后,围网养殖的效益也随之下降。为增加收入,渔民只有不断扩大围网面积。周而复始,洪湖就这样走向了生态恶化的死循环。

6月下旬,江汉平原进入梅雨期,一场大雨过后,洪湖水透着浅浅的绿色,一阵风吹过,清波摇荡。远处,浅黛色的树影勾勒出湖岸线。

历史上的洪湖,是“古云梦泽”的中心。现实中的洪湖是“国际重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有洞庭,下有鄱阳,位居长江中游江汉湖区中心的洪湖,生态地位举足轻重。洪湖以丰富的陆生、水生植物和淡水资源形成的生态系统,滋润了整个江汉平原四湖流域。洪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朱俊华说,风调雨顺是洪湖发挥的最大的生态功能。

干,不至于干到底, 在整个洪水的时候,因为它有一个调蓄功能,也不至于绝收。它就形成了一个自我能够调节的,既能够调节气候,也能够调节整个人与自然的和谐。所以说,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鱼米香。

可伴随着洪湖水质被污染,洪湖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从而引发了江汉平原四湖流域的连锁反应。风调雨顺的年份越来越少了,农作物欠收,农民收益受损。干旱更甚,洪灾更涝,直接影响到人民生产和生命安全。更为严重的是,它对长江中下游的影响,对此朱俊华忧心忡忡。

整个洪湖水质变坏,它所有变坏的水质全部要通过长江才能排出去,那么会直接影响到长江的水质。洪湖每年的蓄水量历史上面最高可以达到15亿立方米,现在平均一年就是7亿立方米,基本上它一年交换要占到百分之六十的水量。

按照这个比例估算,如果洪湖被污染,每年将有大约4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长江,后果不堪设想。拯救洪湖,拆除围网,势在必行!

(荆州市专门成立拆围办)

其实,早在2005年7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就曾责令启动第一次大规模拆围,37.7万亩养殖围网被全部拆除。拆围的效果立竿见影,洪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办公室主任温峰:

2007年核心区水质可以达到二类;湖里植被也恢复得相当好,最高峰洪湖的野莲恢复到8万亩,水草覆盖率恢复到80%以上。

然而,好景不长。第一轮拆围后,为解决以船为家渔民的生计,当地政府给每户渔民划定了20亩水面,允许其在指定水域内进行围网养殖。洪湖围网走上了回头路,10年时间,违规的围网不断滋生蔓延,到2014年围网面积又反弹到了15.5万亩。

时间来到了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洪湖生态保护迎来了历史性时刻,为贯彻落实中央指示,洪湖所在的荆州市决定,2016年12月31号前,洪湖水域15.5万亩围网全部拆除;在洪湖自然保护区生产生活的渔民和其他生产生活设施,全部撤离保护区,一户不漏、一户不剩;从2017年1月1号起,洪湖保护区禁止任何形式的渔业围网养殖活动。

开弓没有回头箭,2016年9月,新一轮“大湖拆围”正式打响。

(洪湖自然保护区的渔政员开着快艇巡湖,严查非法捕捞、非法捕水鸟等行为)

来源:湖北之声

记者:向秀、王超、赵欢、温少海、刘征,洪湖台 杨学军

(责任编辑 黄静蕾)

责任编辑 黄静蕾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