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共舞长江经济带】贵阳清镇:生态法庭探索环保新路 多措并举促绿色发展

长江云  2017-07-06 16:01:21
分享到:

长江云报道  7月5日,“共舞长江经济带——探访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生态发展之路”网络主题活动媒体团来到贵阳市主要饮用水源地,探访水源地的生态保护治理机制。清镇市生态文明局局长龙邦美告诉记者,2007年前后红枫湖的水质曾一度恶化至劣V类,经过多年生态修复,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红枫湖水质总体稳定在Ⅲ类,取水口水质达到Ⅱ类。

“两湖一库”,即位于清镇市的红枫湖、大部分水域位于清镇市辖区的百花湖和位于贵阳市花溪区的阿哈水库。供应着贵阳市上百万市民的饮用水,占贵阳市城市供水量的70%左右。据介绍,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两湖一库”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工业废水、农村生活污水、城镇生活垃圾等直接排入两湖一库,致使水资源环境遭到严重污染,水质急剧恶化,蓝藻频频爆发,严重威胁数百万贵阳人的饮水安全。现今记者看到“两湖一库”环境优美、水质清澈,这一切归功于贵阳市大力治污的决定与决心。

2007年11月,贵阳市成立了全国首个环境保护法庭——清镇市人民法院生态保护法庭。清镇市人民法院生态保护法庭坐落在静谧的红枫湖畔,这个只有3名法官的基层法庭,在开展环境公益诉讼、探索跨区域集中管辖、推行环保案件“三诉合一”等方面,创下多个全国第一。刚成立1个月的清镇市生态保护法庭,便处罚了红枫湖上游的排放大户——贵州天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2011年1月20日,法庭审结了中华环保联合会、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诉贵阳市乌当区定扒造纸厂水污染责任案。这是我国第一起进入审判程序,并且环保组织诉求得到法院支持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截至2017年5月,十年间,清镇市生态法庭共受理各类环境保护案件1000余件,依法严惩了破坏和污染生态环境行为。如今,伴随着河长制的全面落实,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也都有了自己的河长,环保制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环保观念也深入人心。

此外,生态法庭还在清镇市大冲村虎山彝寨开展异地生态修复试点,将损害生态环境的罚款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曾经的大冲村虎山彝寨农户污水散排,直接流入红枫湖,对饮用水源地水体造成威胁。在通过建设35吨/日复合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虎山彝寨的生活污水流经湿地,通过四级沉淀净化,植物、微生物分解后,出水口的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显著削减体中污染物含量,减少入湖污染。

与此同时,清镇市采取公司化运营模式对红枫湖周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整治。加强日常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工作。并招募40名义务监督员对红枫湖周边农村垃圾污染问题进行日常巡查。多重措施并举,保护长江经济带地级以上饮用水源地环境。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罗晓贤 责任编辑:刘浪)

责任编辑 刘浪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