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给地方财政转型多点耐心
我国地方财政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热点。的确,转型中的地方财政困难不小。
困难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
一是严格执行环保法。根据环保部的最新通报,强化督查目前已完成三个轮次的检查。仅在京津冀2+26个城市,现场检查企业超过14200家,发现存在环境问题企业达到9700家以上,占比接近69%。而其中,“散乱污”企业数目惊人。对于这样的企业,出路无非是停产、限产或关门。这对当地财政来说,短期内无异于收入的直接减少。
二是税改与减税。受去年5月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翘尾减收以及去年同期各地清缴营业税导致的高基数(去年同月营业税大幅增长74.8%)等影响,改征增值税下降33.1%,同比减少1191亿元。不仅如此,中国过去5年累计减税已逾1.2万亿元。以往,地方财政有全部营业税收入与25%的增值税收入;在“营改增”之后,只有一半的“新增值税”。
三是房地产的W型发展。2017年1-4月,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5437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与1-3月持平;中部地区投资5755亿元,增长16.8%,增速提高1.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5794亿元,增长7.7%,增速提高0.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投资747亿元,下降13.7%,降幅扩大4.9个百分点。说明全国房地产的增长态势进入一个W的状态:房价低,去库存;房价一高,实行限购;房价停止上涨,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地方财政收入“吃紧”……导致多家上市房企正从传统住宅服务延展至教育、医养等多元化服务,但着力培育医疗、教育业务仍需要时间。
四是经济转型升级。在5月末,各地都在连续公布今年1-4月的经济数据。4月江苏全省13市地方财政收入2687.68亿元,而上年4月是2870.34亿元。山东17市地方财政收入4月2088.02亿元,上年4月是2084.8亿元。浙江11市地方财政收入4月2082.37亿元,上年4月是1895.23亿元。沿海财政收入尚且如此低速增长或者负增长,中西部、东北的财政收入更是如此。财政是以经济为基础的政府性分配,沿海各省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快慢各异,根源在经济转型升级政策与效果的差距。
结合治污、环境改造,这些年来长三角一些县域经济已把制造环节尽量转移到中西部或者是海外。这项工作做得早、做得好的地方,财政收入往往会保持较快增长,但广大中西部地区完全承接产业转移还需要一些时间。
所谓困难是上述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尽管短期困境仍会持续,但长远来说,这些因素都是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必须经历的阵痛。随着结构调整及环境治理逐见成效,税收制度逐步理顺,地方财政好转值得期待。
作者:叶青
责任编辑 段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