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荆门丨廖承枫:“老英模”玩转“新科技”

荆门公安  2017-05-27 14:27:26
分享到:

商铺云集的步行街令小偷不敢“光顾”;学生“失联”后能够快速锁定踪迹;打开手机就能还原事实真相,获取破案的关键线索...在湖北省京山县城,如此惊人的平安成果归功于借助信息化手段铺开的“天眼”和“地网”。

它的“作者”叫廖承枫,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十佳社区民警...

“荣誉的褒奖永远都不是事业的休止符”,

现年45岁的廖承枫早已光环满身,

他将传统的社区警务工作做到了极致,

在信息化面前依然没有止步。

他大胆引进智能化设备和信息化手段

补齐传统警务模式的短板,

在他的辖区走出了一条智慧警务的新路子。

学警女儿为英模爸爸插上智慧双翼

借助摩托车、小灵通(手机)、照相机“三件宝”,制作重点人员相册簿、住户分布图表簿、走访群众记录簿,熟知社情、地情、民情。廖承枫曾经在多年警务实践中探索出用“三宝”、制“三簿”、熟“三情”工作法,无论是治安基层基础工作,还是群众工作,他都干的风生水起。

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治安形势亦日趋复杂。廖承枫警务室目前有3名民警,5名辅警,管辖新市镇5个社区共22.5平方公里的区域,基本覆盖了县城经济、文化中心,日流动人口就有25000余人。如果仅靠“脚板”和“笔头”,显然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治安管理需求。

“小曦知道我身体不好,担心我太劳累,经常会给我介绍一些新鲜玩意儿,让科技和数据帮我跑腿”。小曦是廖承枫的女儿,人民公安大学在读学生,从小受父亲的感染和熏陶,在心底埋下警察梦的种子。一个是同行公认的资深警界大咖,一个是正在接受先进警务知识洗礼的优秀学警,父女俩携起手来,为传统的管理“法宝”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全景智能地图就是廖承枫受女儿的影响拿出的“杰作”,采用无人机航拍采集影像,借助 3D 重建技术还原真实世界,把“三簿”、“三情”从纸上搬到网上,辖区所有房屋、人口、监控等信息在移动终端就能一目了然、及时更新,实现了治安基础工作动态、虚拟、立体的精细化管理,在侦查破案中也发挥奇效。

2017年4月6日,3名抢夺嫌疑人在辖区作案后逃离现场。廖承枫在智能地图中输入案发地址,鼠标轻点之间,周边23个监控探头清晰标识出来。通过调取视频,快速锁定嫌疑人逃跑路线并进行追踪,同时将人像截图通报路面警力,环环相扣,数据和嫌疑人赛跑,接下来的抓捕十分顺利。

“如果我还是骑着摩托车赶到现场查看、走访,嫌疑人恐怕早就影踪全无。”廖承枫一次次尝到智慧警务的甜头,他认为,“传统的法宝不能丢,但是信息化可以把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让疑难问题迎刃而解,两者结合能使警务工作更加高效、精准”。

治安状况尽在“掌”中

多年来,除了和小曦的探讨,廖承枫还四处学习考察,不断接触到RFID、人脸识别、物联网等新鲜名词,并在自己手中变成现实,一个规模不断生长、功能不断拓展的公共安全生态系统逐步形成。

2016年7月发生在辖区的一起意外身亡事件,再一次让廖承枫感受到了信息化的巨大魅力。

王某是云南一家鲜花公司在荆门的市级代理商,一次安排员工李某到京山县城给一花店送花,同品牌的县级代理商谢某知情后心生不满,便对李某进行斥责,双方短时间接触后发生了悲剧:谢某离开时倒地身亡。

事发突然,谢某的家人满心疑惑,觉得蹊跷,认为是双方争执中李某的拉扯和过激动作导致谢某身亡。家属情绪激动,将李某和送花的车辆扣留,事态不断升级。

得知情况的廖承枫正在武汉住院,他立马拿出手机,快速调取事发现场3个监控探头,分别拍下了双方见面、谢某骑车离开、骑行约50米后倒地的三段视频,完整的还原整个事发经过,清晰证实双方没有发生任何肢体冲突,李某也没有过激语言。

廖承枫保存视频后,立刻返回京山。悲痛的家属在看完视频后,接受了事实真相,事情很快得以平息。

萤石云+证据

廖承枫的手机上安装了一款叫做萤石云的APP,这样能够查看调取的监控视频探头就有260多个,基本上覆盖了辖区的关键部位,重要路口,小区商区,治安状况尽在他“掌”控中。

“视频监控是证据之王,不管是巡查防控、震慑犯罪,还是服务群众、侦查破案,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关键时刻能帮我们走出困境。”早在2009年,廖承枫就靠着脚板和苦口婆心,在辖区开始了安装监控的“推销”之路,如今探头数量达到2700多个。随着萤石云APP的运用,只要探头的所有人“授权”,廖承枫通过手机就能共享视频内容,真正把“天眼”装进了口袋里。

东门路在当地俗称“瞎子街”,是县城历史最悠久的步行街,商户就有110多家,曾经一度是小偷眼中的“肥肉”,入室盗窃的案件不时发生。随着廖承枫的一家家到访,2011年整条街的门店不仅实现店内监控覆盖,还对各自门店路段进行监控。监控系统自带红外报警装置,一旦有人入侵,就会触发报警。起初,嫌疑人被警报声吓得“落荒而逃”的场景发生过几次,久而久之,便再不敢“光顾”。

一个探头不到300元的小投入,换来了整条街平安的大产出。据统计,2012年至今,“瞎子街”再未发生入室盗窃案。

 为学生安全佩戴“护身符”

“不要小瞧这个卡片,它可以准确记录学生进出校门的时间,而且会通过手机短信反馈给学生家长。”廖承枫手中演示的卡片叫学联安,目前在他辖区的京山中学全面试点,正在逐步推广。家长每个月只需花5元钱电话费,就能及时掌握孩子出入校园的时间,减少一份担忧。

学生离家、离校出走的问题最容易牵动社会神经,如果不能及时开展工作,还可能造成无法估量的后果。传统的找寻方式不但耗费大量的警力,而且效果不甚理想,这成了廖承枫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去啃的“硬骨头”。

2010年,廖承枫参加全国公安英模巡回报告团赴浙江报告,听说该地有些研究所专门研究公共安全产品,报告会后,他到厂家走访,并建立了联系机制。2015年廖承枫得知他一直想要的物联网FRID识别器已走入市场,主动提出在他的辖区试点其APP模式学联安,经与校方协商、征得家长同意后开始试行。学联安卡片不仅能够及时“报告”学生离返校时间,而且只要经过设置在关键路口的22个识别器附近,就会记录留痕。

2017年5月17日,京山中学高三学生笑笑(化名)因为厌学离校出走,两天没有音讯,家长心急火燎的找到了警务室。廖承枫通过终端查询捕捉到笑笑在一个识别器附近出现过两次,通过手机调出和识别器配套建设的监控视频,发现她和另一名同学同行,家长一眼就认出了这名学生,迅速和他的家长联系,最终找到笑笑的下落,整个过程不到一个小时。

像这样学生出走后被找回的案例还有很多,但容易“失联”的还有老人、小孩等群体,为了再上一道保险,廖承枫又研究起了人脸识别技术。2017年3月,他自己筹资42000元在辖区建设了7个人脸识别卡口,将“失联”人员的照片录入终端,只要本人路过,就会自动拍摄图片并发出预警。

除此之外,廖承枫还围绕人、车、房等关键治安要素,在辖区推广“车卫士”、“安心手环”等工程,构建一张“地网”,通过智能化识别、监控和管理功能,降低人员发生意外、车辆被盗等治安风险,有效破解社会治安管理的难题。

 廖承枫说:信息化时代,作为一名警察,我们要学会将科技成果为我所用,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 

来源:荆门公安

(责任编辑 郭金华)

责任编辑 郭金华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