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这30户湖北家庭的故事,感动了千万人

湖北新闻  2017-05-26 09:32:07
分享到:

为什么要寻找“最美家庭”?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回答:因为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昨天(24日),全国妇联在北京举行2017年全国“最美家庭”揭晓会。其中,有30户湖北家庭用他们的家庭故事,打动了无数人,在“谁是‘最美’,群众说了算”的全国“最美家庭”寻找活动中脱颖而出。

最美湖北家庭故事展

刘忠兰家庭

祖孙三代接力   义务清扫公厕半世纪

为了给社区居民提供干净的如厕环境,住在青山区厂前街楠姆社区的谢武贤一家祖孙三代接力义务清扫公厕,让爱心跨越半个世纪传递不息。抗美援朝老兵谢武贤,从单位退休后筹建居委会,为社区群众做好服务,又默默承担起义务清扫公厕的脏累活,一干就是50年。 2015年谢武贤罹患癌症,临终前还不忘嘱托家里人将扫公厕的“接力棒”传递下去。他的老伴刘忠兰如今已是79岁高龄,每天仍坚持清扫公厕两次,大儿子谢常清和孙子谢强也牢记这份嘱托,承担起清扫义务。

李凌超家庭

精飞强军十余年  时刻准备听令出征

张红岗和李凌超夫妻构成的双空勤家庭是飞行人员队伍中的特殊群体,是精飞奋飞、练兵打仗的强军典型,也是情感融合、家庭幸福的突出代表。自他们走进婚姻殿堂到现在的这14年婚姻长跑,有10年却处于两地分居状态。面对改革强军新使命,张红岗和李凌超夫妇将一如既往,奋飞精飞、苦练打赢,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他们将时刻准备,随时听令出征。

彭志辉家庭

促家庭和睦 策划上百场亲子阅读

彭志辉家庭,全家人投身于儿童阅读推广,妈妈主动从市中心名校转到郊区学校推广阅读,还远赴偏远地区帮助孩子亲近好书;还创建了成员超两千人的亲子悦读会,专业指导家庭亲子共读,全家齐上阵策划组织了上百场亲子阅读活动,帮助成千上万的家庭走进亲子阅读。

吴彩荣家庭

几代义务烧茶人 传递人间温暖

1999年来,吴彩荣一家人在家门口放置了“爱心小茶壶”的举动,免费给路过的乡亲提供茶饮,每天坚持烧水、泡茶,用举手之劳,温暖人心。

在吴彩荣一家的带动下,更多的人加入到义务烧茶的队伍中来,从60后的吴彩荣到90后的陈莹,几代烧茶人守着这份美好和善念,岁月在烧茶人身上雕刻出生命的轮廓,烧茶人却赋予了茶和壶永恒的温度。吴彩荣家的“爱心茶”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吴彩荣家庭带动着社区大家庭将这份温暖一直传递下去……

李相英家庭

善育重教  女儿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李相英老人今年76岁,是钱场镇刘岭村三组一位慈爱善良、勤劳能干的农家老奶奶,她和丈夫李占香育有五男一女。由于父母互敬互爱、勤劳朴实,因此李家虽然人多却异常和睦,几个子女在父母的教育下从小就懂得互相体谅、互相鼓励。六兄妹中,有5个考取大学或在工作后取得本科学历,工作后还总以捐款、修桥补路、咨询建言等力所能及的方式报效故里。2016年,她的女儿、高级工程师李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大儿子李甫清荣获“全国党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李小艳家庭

返乡青年和谐家庭  成就一村支柱产业

李小艳是坝陵办事处鲁山村妇代会主任,有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大学毕业后,为了改变家乡贫穷的面貌,她放弃外面优厚的工资待遇,和男友一起回家乡鲁山村创业,在鲁山村开办了第一个家庭养猪场,并逐步形成一条龙产业链。

致富不忘乡亲,她坚持每月开办免费农技课堂、上门辅导,还自费建起了农、林、牧、水产业信息服务中心,方便大家及时了解新的技术和信息。在她的带动下,全村600多户妇女都办起了家庭养猪场,现在,生猪养殖业已成为鲁山村的一大支柱产业。

柯红家庭

夫妻同心 打造现实版”开心农场“

柯红有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丈夫为人宽厚,女儿乖巧懂事,儿子活泼可爱。夫妻互相扶持,经营数十年,从最初给人打工,到现在拥有各种农业机械80余台套,经营着种植面积2000余亩、资产达几百万元的家庭农场。

看到平日村里有很多人赋闲在家,柯红和丈夫商量后,出资四十多万元,买机械做厂房,成立了大冶市茗山乡京南村扶贫帮困示范基地,希望以后能够帮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向宗乐家庭

夫妻携手渡难关  不等不靠同奔致富路

向宗乐在他27岁那年,因一次意外,炸掉了双手,还失去了一只眼睛。但他的妻子没有放弃他,帮助他重新找到了劳动的方法,适应新的生活。向宗乐积极向上,乐于助人,失去双手后,还下河救了5名落水人。建房子、修猪圈、开挖鱼池养鱼、喂山鸡、2015年起,还开始在家煮酒、喂猪、养山羊……他们的小家也和大多数贫困家庭一样正行走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

梁小龙家庭

带着妈妈上学  兄弟齐心践孝道

出生于大悟县夏店镇蔡畈村的梁小龙26岁,兄弟俩自幼丧父,母亲高凤俊2012年罹患脑梗塞导致全身瘫痪。为了母亲能够早日康复,弟弟梁小龙放弃学业,带着母亲来到哥哥读大学的上海,白天尽心照顾母亲,晚上打工赚钱,哥哥白天读书、打工,晚上照顾母亲。兄弟俩还慢慢地学会了扎针输液以及护理工作。经过努力,母亲的病情得以控制,哥哥梁龙也圆满完成了研究生学业,弟弟梁小龙也找到了稳定的工作。  

闵楠飞家庭

彼此支持 守护乡村少年的梦

闵楠飞是华容区庙岭镇一位身残志坚的女教师,丈夫方裕明是当地一个地道农民,两人尽管文化程度上有差异,但并不妨碍他们相亲相爱,携手扶持。方裕明在生活上细心地照顾着缺失右手臂而生活不便的妻子,包揽了大部分的家务,默默支持着妻子的工作;妻子凭自己的爱岗敬业,受到学生与家长的尊敬与爱戴,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湖北青年五四奖章”、“湖北最美一线职工”等诸多荣誉。一家人生活和美,令人称赞。

余细华家庭

(图左 余细华妻子吕淑芳)

用自己的脊背 撑起对家人全部的爱

余细华瘫痪在床,2007年又被查出尿毒症,十多年来,他90斤的爱人吕淑芳,一直背着120斤的他去做透析,每个星期两次。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下雪,每次去做检查来回就要一个多小时,期间摔倒过无数次,但十几年来始终如一的坚持,用自己的脊背撑起对家人全部的爱,他们也因此获得“荆楚最美家庭”和“中国最美家庭”的称号。

张绍全家庭

用人间至孝  回报父母兄弟

张绍全,生长在神农架林区新华镇龙口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和两个兄弟离世后,他独自照顾起受病患折磨的母亲、精神失常的嫂子和大哥膝下正读小学的侄女、侄儿。张绍全凭借一双勤劳的双手,维持着全家五口人的日常生活,还供了两个孩子读书。他用人间至孝,回报全国最美家庭;他的孝行,是对中华美德更深层次的诠释。

贾润新家庭

共经风雨 携手同行  筑起温馨港湾

2005年3月8日,身为消防中队长的贾润新在扑救火灾时身受重伤,全身70%以上烧伤,烧伤级别为深度3级。当时24岁的张立恒面对重大变故,辞去工作陪伴男友辗转多地进行治疗。在她的照料下,贾润新经历了大小20多次手术,从卧床不起恢复到能够自由行走。历经4年的生死相依后,他们举行了婚礼。两年后,他们的家庭降临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张立恒还克服重重困难,将年事已高的公婆接到十堰家中照料。12年来,他们共经风雨,携手同行,共同为这个特殊的军人家庭筑起温馨的港湾。

刘有道家庭

如山父爱  赶走病痛的阴霾

刘有道是一名普通的检察官,女儿2009年被确诊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自从女儿得白血病的8年多以来,他在工作之余干过装窗帘,当过搬运工,甚至提灰桶当小工,同时仍坚持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十佳检察官、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仙桃市道德模范。

靳军华家庭

医者仁心 大爱无声

2016年2月,襄阳市中心医院医生靳军华遭遇车祸导致脑死亡,同为医生的妻子张瑞瑞在征得家人同意后,将丈夫的重要脏器捐献出来,挽救了4位素昧平生患者的生命。靳军华家庭的事迹感人至深,充分展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品格。

熊芙蓉家庭

十年共抗战  赶走“肿瘤君"

2006年,担任九年级班主任的熊芙蓉查出乳腺癌,为了不耽误学生中考,担任九年级班主任的熊芙蓉大病手术后,没等拆线就回学校上班。2008年5月,病灶再次出现,在同为教师的丈夫精心呵护、公婆的悉心照料下,2009年3月,大病初愈的熊芙蓉再次走上久违的讲台,继续担任九年级英语教学工作。她用自己的爱心换来了学生的知心,用耐心换得了家长的真心,用衷心换来了社会的信心。

许梅明家庭

尽己所能 关爱留守贫困儿童 

许梅明夫妇逆境中成长创业,尽己所能,帮助那些该帮的人,尤其是那些身处逆境的留守儿童!他们为2名特困儿童开设银行账户,每个月定期将生活费存到他们的账户上,每逢孩子们的生日或节假日,都会给他们送上一份礼物;她还常把孩子们接到自己的家中,和孩子们一起共度美好时光。4年多关爱留守和贫困儿童,累计资助学费、生活费、生活用品等已达3万多元。

刘萍家庭

践行公益 用家庭小爱凝聚社会大爱

2014年, 刘萍夫妻俩返回故乡荆州创办荆州市清源书院, 从专职公益转向专业社工。多年来,家庭开销90%都是在为公益买单。他们培养了持证社工师4名, 吸纳专业公益志愿者20人, 走进家庭、 社区、 学校、 企事业单位, 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心理援助、 法律援助等活动, 在妇女社会工作、 儿童社会工作、 老年人社会工作方面, 实施了系列社会公益活动, 受众达8万余人次。

杨小英家庭

夫妻坚守18年 把每一个学生都送出大山

1996年8月,20岁的杨小英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到襄阳海拔最高、最偏远的龙坪镇任教,帮助山里的孩子改变命运。丈夫毛青龙被她的教育理想所感到,夫妻二人在龙坪一待就是18年。以前,考上保康一中对龙坪镇的孩子来说是件比登天还难的事。在杨小英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现在班上80%的学生能考上保康一中。这些年来,班上所有的留守学生、单亲学生、孤儿学生、残疾学生、特困学生,没有一名因各种困难而辍学。

何军权家庭

因为有爱 人生不残缺 

相识时,何军权是一无所有的无臂农村青年,赵敏愿意嫁给他,做他的手,为他洗衣做饭,为他生儿育女,为他孝敬父母。2004年8月,他们的儿子在荆门出生。2004年9月,何军权在雅典残奥会上取得了四金的优异成绩,被称作“无臂英雄”。

叶星梅家庭

放弃高薪  照顾农村留守老人

叶星梅家庭,湖北省广水市李店镇黄金村,家庭成员5人。2014年,叶星梅在姐姐叶新洲突发脑溢血去世后,接下了姐姐建成的养老服务中心的担子。丈夫李建林放弃在外的高薪收入,投资十几万元同叶星梅一起管理服务中心、照顾老人。叶星梅在服务中心建了一座8000册的亲子图书阅览室,帮助留守儿童。组织留守妇女成立巾帼志愿服务队,定期为服务中心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养老服务中心形成了同时服务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

雷虎家庭

传承乡土文化   为手艺人代言

生于农门的雷虎,高校毕业后成为电气工程师,却在31岁决定携妻女回乡“隐居”,记录乡村变迁;他热衷文艺,6年间和妻子组合寻访了百余名民间艺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重启都市生活后,他和妻子筹办工作室,继续为手艺人代言,传播他们的绝活……在他们的记录还原下,越来越多的传统手艺以鲜活的面貌出现在众人的视野。

孙绘家庭

文物之家  优良家训传成传家宝 

利川市文化体育新闻广电局退休干部孙绘家庭有8口人,祖孙三代同堂。全家坚持遵循家训,把政治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良好家风的传承和严格的家庭教育,使之成为勤俭廉洁之家、团结和睦之家、敬业奉献之家。一家八口亲密无间,从未产生过矛盾和纠纷。

李道坤家庭

血脉牵绊 一生不断

李道坤家庭,以家里长辈为纽带,由4个小家庭组成。14年来,他们一家坚持向上向善家风,一口锅里吃饭、一起运动、一起学习交流,每年组织一次家庭旅游、一次社会实践、一次家庭公益、一次家庭会议。坚持向善向上,常年热心公益。

袁雪峰家庭

空巢无依托  人间有真情

2010年,袁雪峰看到邻居老人年纪大了,平时一人生活没人照顾,孤苦可怜,便决定把老人接到自己家一起住。这个善意的举动,使得两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从此成了“家人”。看到袁雪峰这么尽心尽力照顾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袁雪峰的爱人也被丈夫这种精神所感染、所打动,从原来的不理解、不支持到与丈夫一起“夫唱妇随”般的尽全力照料老人日常生活。他们用2000多个日夜的无私照顾,诠释人间真情。

吴俊家庭

家人的支持  是他冲锋陷阵的动力

2016年农历大年初三,吴俊在处置一起涉爆案件过程中,遇上嫌疑人引爆自制“土炸弹”爆炸,他义无反顾地第一时间冲上前去,用胸膛堵住引线,用身体扑灭爆炸,用伤痛阻止坍塌,在被炸得血肉模糊、身体灼伤面积达12%的情况下,仍然还想着救人。

在吴俊被炸伤送进重症室时,妻子陈思默默守候在旁边,她怕两位老人和孩子担心,就没有立即告诉他们这件事,而是等吴俊脱离了危险期,才带二老前去看望。陈思长期支持吴俊工作,尤其在吴俊负重伤住院期间,更是无微不至照料,鼓励丈夫积极面对。

蒋志刚家庭

彼此扶持 共度风雨

孝昌县水务局副局长蒋志刚默默奉献、扎根水利一线30余年,淡泊名利,坚拒诱惑,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蒋志刚长子自幼患有脑瘫,妻子官小灵主动挑起照料家庭的重担,放弃市区工作调到孝昌工作,一家人相亲相爱。蒋志刚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湖北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20多种50多次。2016年蒋志刚家庭获得首届“全国文明家庭”,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 

张新兵家庭

来自省直的张新兵家庭,坚持书香立德、文化兴家,夫妻二人多次荣获全国及省表彰,妻子绘画作品获文化部群星展金奖。

刘业飞家庭

来自省直的刘业飞,把孝顺父母作为人子的最基本的本分,并引导妻子和儿子共同尽孝。

王成家庭

来自省直的王成家庭,四代同堂,一家六口其乐融融。

 

本文编辑:苏逸冰

视觉创意:梁意

本期主编:李悦

 

(责任编辑 谢宝莹)

责任编辑 谢宝莹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