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长通道 |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欢迎大家来农村创业致富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部长通道”上,说了些什么?
长江云综合带你看。
1、奶业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
韩长赋谈奶业振兴
三聚氰胺事件曾让民族奶业受重创,如今正浴火重生。从三个方面着手:养殖工业化;挤奶机械化;产业集中化。前不久出台了“全国奶业振兴十三五规划”,已作出整体部署,要养好牛出好奶,严管理重安全,品牌化。
2、农村、农业成为“双创”新天地
韩长赋谈回乡创业
农民工返乡创业可以为发展现代农业注入新要素,助推农业强起来,这是一个好事情!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就是促进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份重要指导性政策性文件。
3、回应两岸农业合作
要继续发展,促进两岸农民共同创业,为两岸农民带来福祉。
4、回应农村公路问题
韩长赋谈农村公路发展
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农村公路村村通已取得成效。让农民进城更方便,农产品运输更便捷。
5、农产品安全是有保障的
韩长赋谈农产品质量保障
国家每年都会对农产品质量问题进行抽检,抽检合格率在97%以上,但1%、2%的质量问题也是个大问题。
>>湖北农业供给侧改革,做的怎么样?
1月18日,2017年湖北省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举行,省人大代表、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戴贵洲在谈及湖北农业发展时强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守三条底线、建立三大体系、推进三大改革、抓住三大重点。
翻看近几年湖北省农业发展的各项数据,在供给侧改革方面亮点频出。
1、守底线:坚守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
2016年湖北遭遇特大洪涝灾害,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1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湖北省粮食面积、总产、单产分别6655.35万亩、255.41亿公斤、383.77公斤/亩。虽受特大洪涝灾害影响,湖北省夏粮仍然增产0.42亿公斤。粮食产量虽在“十二连增”后首次下调,但仍然保持较高水平,居历史第4高位,仍居全国11位,守住了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的安全底线。
2、去库存:以调结构促转型升级
湖北农业以调结构为抓手,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加快推进种植业转型升级。2016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湖北省水稻产业提升计划(2016-2020年)》,计划到2020年,全省水稻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培育5个全国知名品牌和5个湖北优势特色稻米品牌,稻米及其精深加工产品的水平和档次明显提高,水稻产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全面提升,促进粮食产业的转型升级。
3、降成本:提升品牌附加值,“互联网+”推进服务升级
截至2015年底,湖北省农业类“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33件,占全省驰名商标总数的44.5%,是2010年的5.5倍,成为驰名商标最集中的行业。农业类湖北名牌产品391个,湖北著名商标825件,全省“三品一标”主体1988家,品牌总数4386个,总量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同时,建立并打通“农机通”电子政务平台,门户网站、购机补贴、监理推广、产品展示“四网合一”,建立标准统一的农机化基础数据库。
4、补短板: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
补短板就是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等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十二五”期间,湖北省机耕面积达到6036.19千公顷,机播面积2335.23千公顷,机械植保面积4850.88千公顷,机械收获面积4233.67千公顷。
目前,湖北省通过北斗项目已搭建了湖北省精准农业信息化平台,统一了多种应用系统的接口标准和技术规范,联合有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在拖拉机辅助驾驶系统前装、联合收割机即时测亩测产、高效植保装备的北斗替代GPS、插秧机辅助驾驶等方面展开了技术攻关和装备研发。已安装781台套基于北斗的深松作业监测终端,实现作业监控全覆盖,确保了150万亩深松作业面积真实准确,最大限度降低了成本和监管风险。
>>2017年,湖北供给侧着重打造这些亮点!
亮点1:今年将培育4.5万新型职业农民
2017年湖北省将继续聚焦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等新型经营主体,组织实施好青年农场主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等项目,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5万人,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
亮点2:继襄阳后,荆州也要打造“百亿斤粮食大市”
襄阳市是我国长江流域首个百亿斤产粮大市。去年粮食总产101.1亿斤。按每人1天1斤口粮计算,襄阳1年所产的粮食,足够全国人民吃一个星期。
此次湖北省农业工作会提出,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在巩固襄阳百亿斤粮食大市的基础上,重点支持荆州打造粮食总产百亿斤大市。油菜总产稳定在230万吨左右。建设精品果园5万亩、高效茶园3万亩,改造低效果茶园20万亩。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60万亩。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吴彤 责任编辑 苏逸冰 李小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