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恩施两位志愿者在同一天,做了同一件事……
近日,在武汉某定点采集医院,来自恩施的两位85后志愿者谭平(化名)、向安(化名),同一天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湖北第760例、第761例捐献者。他们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却因捐献造血干细胞而结缘,成为志同道合的“战友”。
捐献者谭平(左)、向安(右)
跨越11年,勇敢奔赴“生命之约”
谭平从2010年开始坚持无偿献血,累计献血7200毫升。2014年,他偶然间看到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片,便加入了中华骨髓库。11年来,谭平三次和患者初步匹配。虽然前两次没能捐献,但他一点也不觉得遗憾,“只要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就好,不一定非得由我来捐献。”
今年11月初,谭平的采集时间确定下来。但他没有将此事告诉身边的朋友,他解释道:“朋友们对捐献流程不了解,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意见。我想排除一切潜在的干扰因素,等完成捐献以后,再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和他们说。”
捐献者谭平
捐献造血干细胞,需要提前入院进行为期5天的动员剂注射,以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大量生长。这些天,谭平一直待在病房,哪儿也不去。“患者现在已经进了移植仓,我就是他唯一的希望,绝对不能在这时候出任何状况。”谭平坚定地说。
捐献当天,谭平静静地躺在床上,没有丝毫紧张的情绪,“想到有位患者将因为我的捐献而获得重生的希望,我就特别开心。”谭平表示,希望通过他的亲身经历,带动更多人加入捐献造血干细胞这项公益事业。
从门诊室到采集室,践行医者使命
作为一名医生,向安深知对于血液病患者来说,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疾病的有效手段。今年9月,当他和一位患者配型成功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捐献,“非亲缘之间造血干细胞匹配的概率很低,我想抓住这个机会,挽救患者的生命。”
捐献前夕,向安收到了患者家属亲笔写下的感谢信。信中写道:“您像一道光,穿透了黑暗,照亮了几乎绝望的我们……”朴实的话语深深地感动了向安,他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使命。对我而言,捐献造血干细胞只不过是换种方式救人,这是我应该做的。”
捐献者向安
据当地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向安是该县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向安的义无反顾,打消了群众对于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误解和疑虑。他的大爱精神将鼓舞更多人加入中华骨髓库,点燃患者的生命“火种”。
采集当天,在妻子的陪同下,向安成功捐献了246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向安表示,希望患者从此以后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记者:卢叶
通讯员:袁圆
责任编辑:卢叶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