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支点大家谈丨唐爱军:锻造过硬本领 中部地区干部可重点瞄准这些方向

长江云新闻  2025-08-11 16:51:12
分享到:


【专家简介】


唐爱军: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意识形态研究所副所长。

【导读】8月6日,中共湖北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湖北省委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担当作为的意见》。为何在此时发布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意见》?中部地区干部应该如何锻造过硬本领?长江云新闻记者专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唐爱军。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 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记者:湖北印发《意见》,专门针对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您怎么看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征程中,干部的作用?

唐爱军: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承担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使命。现在,我们正意气风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踔厉奋发、担当作为、勇毅前行,努力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

从政治引领维度而言,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传播者与高效执行者。在经济发展领域,干部是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在社会治理层面,干部承担着协调各方利益、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此次湖北印发《意见》专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正是深刻洞察到干部在新征程中的关键作用。通过树立重实干实绩的导向,选拔重用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让有为者有位;建立健全容错免责机制,为干部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消除后顾之忧;加强干部能力培训,拓宽视野格局,提升专业化能力与实践本领,全方位激发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如此一来,促使干部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征程中,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凝聚起全社会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为湖北乃至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锻造过硬本领 中部地区干部可重点瞄准这些方向

记者:破解领导干部“不想干 不会干 不敢干”的难题,需要锻造过硬的本领。您怎么理解?对于中部地区的干部,有哪些方向,是可以重点习得的?

唐爱军:“不想干、不会干、不敢干”反映了一些领导干部在理想信念、工作本领、斗争精神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说到底,还是领导干部敢不敢、能不能、会不会担当作为的问题。对于中部的领导干部,更加需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方面担当作为,在激发市场活力、服务市场主体等方面担当作为。

对于中部地区干部而言,有诸多重点本领方向值得习得。其一,科技创新引领能力。中部地区正积极向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迈进。以武汉光谷为例,其在光电子信息产业迅猛发展,干部需掌握产业发展趋势、扶持政策制定、创新平台搭建等知识,吸引创新企业与人才扎根,助力产业实现从跟跑向领跑的转变。其二,数字经济驾驭能力。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干部要懂得电商平台运营、数据安全管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三,区域协同发展统筹能力。中部地区多个城市群崛起,像长江中游城市群,干部需协调城市间产业分工、交通互联互通、生态共保共治等事务,打破行政壁垒,实现区域协同共进。

借鉴其他省份经验,沿海省份在强化教育培训、解决干部 “不会干” 问题上成效显著。比如坚持“干什么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精准制定 “领导干部大讲堂” 年度培训计划,开展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基础性知识,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等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培训。各地在破解领导干部 “不想干、不会干、不敢干” 难题上各有妙招。中部地区干部应结合本地实际,博采众长,通过学习培训、实践锻炼等途径,不断锻造过硬本领,积极投身地方发展建设,推动中部地区实现高质量崛起。

“能上能下”打破“铁交椅” “实绩论英雄”树立的鲜明导向

记者:《意见》提出选拔人才要大胆,同时加大“下”的力度,您怎么看湖北这次“能上能下”的举措?

唐爱军:我想,湖北出台的《意见》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方面是旗帜鲜明的,在严肃纠治干部不担当不作为方面是动真格的。向不作为“开刀”,为干事者“撑腰”,是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两个核心举措。从某种意义上说,加大不担当不作为干部“下”的力度,就是营造干部担当作为的最好氛围,就是对干部担当作为最好的激励。

湖北在《意见》中提出 “大胆选拔人才” 与 “加大‘下’的力度” 并重,本质上是通过打破 “铁交椅”、树立 “实绩论英雄” 的鲜明导向,破解干部队伍中 “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 的沉疴,这既是对干部担当作为问题的靶向治疗,更是服务支点建设的必然要求。

从《意见》内容看,“动真格” 体现在三个维度的刚性举措上:

一是选拔 “上” 的通道更通畅,打破论资排辈的桎梏。明确提出 “从支点建设中取得显著成效的地方和单位选拔干部”,对担当作为者 “破除隐性台阶,及时选配到重要职务和关键岗位”。这意味着干部晋升不再靠 “熬资历”,而是凭实绩说话。这种 “能者上” 的机制,直接回应了干部队伍中 “想干事却没机会” 的顾虑,激发干事动力。

二是调整 “下” 的标准更具体,让 “躺平者” 无处遁形。《意见》不仅细化了“下”的情形(如紧要关头临阵退缩、急难险重任务应对不力等),还要求 “各级党委(党组)定期专题研究不担当不作为干部的处理问题”,通过“一网监督”平台实现问题排查、线索查处的闭环管理。这种 “庸者下” 的硬约束,倒逼干部摒弃 “多干多错、少干少错” 的消极心态。

三是 “上”“下” 联动形成闭环,彰显制度严肃性。《意见》将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结合,既建立 “敢做善成优秀干部库”,为实干者铺路;又通过组织处理、严肃问责,让不作为者 “让位”。这种双向机制避免了 “只喊口号不落实”,形成 “干得好就上、干不好就下” 的鲜明对比。

通过 “上” 的激励解决 “不想干”,通过 “下” 的压力倒逼 “必须干”,最终让干部队伍形成 “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的氛围,为支点建设提供坚实的人力支撑。

总监制:岑卓

策   划:何伟

监   制:洪燕

编   审:徐瑗

记   者:吴彤 林中杰

海   报:蒋艳


责任编辑 李小涵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