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化解暴力阴霾引领心灵回归-----暴力倾向学生辅导案例
一、案例背景
小蒋,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其父亲是个体户,家境较富裕。由于工作繁忙,对小蒋疏于管教,亲子间沟通交流较少。小蒋自幼脾气较为暴躁,进入小学后,与同学发生冲突的频率逐渐升高,甚至出现过多次动手打人的情况,在班级里令同学们感到畏惧,老师也为此头疼不已。据同学们反映,小蒋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就大发雷霆,比如别人不小心碰掉他的书本,或者在排队时稍微挤到他,他就会立刻挥拳相向。老师们尝试过批评教育,但效果不佳,小蒋依旧我行我素。
在家里,小蒋也有类似的行为,比如不听父母的话,拒绝别人的指导,动不动就发脾气,跟姐姐斗殴,以及总是反驳父母的话。父母认为这些行为是“没教养”,常常用责骂和打骂的方式试图纠正,但能产生的效果甚微。
二、辅导过程
(一)初次接触与观察
在接到对小蒋进行心理辅导的任务后,我首先在课间观察小蒋的日常行为表现。我发现他总是独来独往,很少主动与同学交流,脸上时常带着不耐烦的神情。当有同学靠近他时,他会不自觉地绷紧身体,眼神警惕。初次与小蒋见面时,他表现得很抗拒,坐在椅子上不停地扭动身体,眼神挑衅地看着我,似乎在防备着什么。我以温和的语气和他打招呼,告诉他我只是想和他聊聊天,没有任何批评指责的意思,慢慢地,他的情绪稍微缓和了一些。
(二)深入了解与原因剖析
通过多次耐心的交谈,我逐渐走进了小蒋的内心世界。原来,小蒋小时候父母经常当着他的面争吵打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在他的认知里,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而且,由于父母长期忙于工作,对他关心不够,他渴望通过这种激烈的行为引起父母和老师的关注。另外,小蒋在学习上比较吃力,成绩不理想,在学校里很少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这也导致他内心积压了很多负面情绪,只能通过暴力行为来发泄。
(三)制定辅导计划
基于对小蒋情况的了解,我制定了一套全面的辅导计划,涵盖认知调整、情绪管理、社交技能培养以及家庭支持等多个方面。
1.认知重构:帮助小蒋认识到暴力行为的危害,改变他“暴力能解决问题”的错误观念。通过列举一些因暴力行为导致严重后果的案例,让他直观地看到暴力带来的伤害。同时,引导他思考用和平、理性的方式解决冲突的可能性。
2.情绪管理训练:教给小蒋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数颜色法、积极的自我暗示等。当他感到愤怒即将爆发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让自己冷静下来。此外,还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容易引发他愤怒的场景,让他在实践中练习控制情绪。
3.社交技能培养:鉴于小蒋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欠缺,我着重训练他的沟通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教他如何礼貌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以及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他在与同学的合作中逐渐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
4.家庭支持系统重建:与小蒋的父母进行深入沟通,让他们了解小蒋的心理状况以及他们的教育方式对小蒋产生的影响。建议父母增加陪伴小蒋的时间,多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注重与他的情感交流。同时,要求父母在家庭中树立良好的榜样,避免争吵和暴力行为。
(四)辅导实施与进展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按照辅导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每周安排两次与小蒋的单独辅导,每次辅导时间约为40分钟。在辅导过程中,我始终保持耐心和温和的态度,不断鼓励小蒋积极面对自己的问题。
起初,小蒋在情绪管理方面进步较慢,还是会偶尔因为小事发脾气。但我并没有气馁,每次他出现情绪波动时,我都会及时引导他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调节,并在事后与他一起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让他明白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渐渐地,小蒋发脾气的次数越来越少,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社交技能培养方面,小蒋从最初在小组活动中表现得很被动,到后来能够主动与同学交流合作,有了很大的转变。同学们也开始逐渐接纳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对他避而远之。
同时,我定期与小蒋的父母沟通,了解他们在家庭中与小蒋的互动情况。小蒋的父母也努力做出改变,减少了工作时间,增加了陪伴小的时间,家庭氛围变得更加和谐。
而且我和他约定,一开始一周两次辅导,然后一周一次,再后来两周一次到一月一次。一个月能够安然无恙,我会送他一个小礼品。
三、辅导效果
经过近半年的心理辅导,小蒋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他与同学之间的冲突明显减少,几乎不再出现动手打人的情况。在班级里,他开始主动与同学交流,融入了集体生活,还交到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好朋友。老师们也反馈说小蒋在课堂上的表现有了很大改善,不再像以前那样捣乱,学习态度变得更加积极。
小蒋自己也表示,现在他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问题时会先冷静思考,尝试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他感受到了来自父母、老师和同学的关爱与支持,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四、案例反思
通过对小蒋的辅导案例,我深刻认识到,对于有暴力倾向的学生,不能简单地采取批评惩罚的方式,而要深入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从心理层面进行疏导和干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是帮助孩子改变的重要力量。同时,在辅导过程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耐心和信任,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内心的改变动力。未来,在面对类似问题时,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心理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