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告 话“支点” | 提升创新力 加快建成科创支点、产业支点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是一个高频词。今天的《读报告 话“支点”》,一起来看创新浪潮里的湖北机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过去一年,我国产业升级有新进展,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9%和7.7%,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0万辆;创新能力有新提升,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取得新成果。专家认为,新进展与新提升,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正不断增强。
清华大学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 胡麒牧:新的增长动能已经出现了,是建立在创新驱动力基础之上的,而不是一种简单的、重复的扩张,通过创新去让产业不断迭代升级,然后衍生出新的产业,出现新动能,这种能力是越来越强了。
新动能不断增强的背后,“湖北贡献”不可忽视。在产业升级方面,2024年,湖北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7%,高于全国,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35.1%;数字经济增加值占比超过50%,中部领先。在创新能力方面,湖北突破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存储芯片、心肌旋切、北斗通导遥一体化等技术和产品,世界领先。
教育部一体化科技创新战略研究基地执行主任 房超:在制造业高端转型这个方面,(湖北)的投入超过20%,产值实际增加了35%,也就是真正地用高端技术的改造升级,撬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另外去年湖北省的科技投入超过了1400亿,全国是排第三名。
新的一年,如何进一步培育新动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清华大学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 胡麒牧:第四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所有的产业体系都面临着大变革,意味着我们各种产业去换道超车或者弯道超车的机遇都已经展示出来了,所以我们这个时候,去加大我们科研以及教育的投入,实际上都是为了确保我们可以掌握更多的主导权,去完成我们的超越。
抢抓机遇、完成超越,湖北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专家认为,除了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势,湖北经过多年积累,“51020”现代产业集群聚势突破,全面升级。有了这样的基础,湖北应不失时机地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因地制宜用好新技术新成果,加速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科创支点和产业支点。
教育部一体化科技创新战略研究基地执行主任 房超:像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还有包括具身智能,在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要把它用得更好,来支撑国家的经济发展,这一块我们湖北是有优势的。在这些新技术、新质生产力下面,可以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场景库,它的产业链,它对于周边的带动作用,就可以发挥出来,能更好地能带动中部地区的发展。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悦 彭文娟 陈芳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