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农民家门口就业、县城有大医院……这些呼声都被带到两会上啦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围绕就业、医疗、养老、住房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工作任务,可谓是一份民生“大红包”。针对这些老百姓关心的话题,湖北团人大代表们积极建言献策。
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
教育是民生之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如何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代表们各抒己见。
作为一名来自教育一线的代表,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校党总支书记马丹认为:应该将“美育”纳入教育现代化核心工程,从“锦上添花”升华为“铸魂工程”。
现场,她生动地举出了《哪吒2》这部电影的案例:“它不仅是一部视觉盛宴,更是一堂生动的美育课。哪吒最终冲破“魔丸”的宿命,不是靠蛮力,而是靠对善的坚守、对责任的担当。这种精神觉醒,正是美育的终极目标——通过审美体验,唤醒对真善美的追求。”
她建议:将美育纳入国家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专项规划,明确各级政府和学校的主体责任,建立多部门协同推进机制,设立中央财政美育专项经费,重点向农村、边远地区倾斜,确保城乡美育资源均衡配置。
全国人大代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副书记、州长夏锡璠则更聚焦于职业教育的发展。
经过对当地的调研,他发现现行中等职业教育体系存在导向性偏差和质量难题,不仅未能实现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反而引发教育内卷和社会矛盾。具体问题包括教育质量低下:许多职高教育水平不足,课程设置、教学能力参差不齐,难以满足职业教育目标。定位偏离初衷:部分职高侧重普通高考升学,而非培养职业技能,导致职业教育功能异化,学生既未掌握实用技能,也缺乏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体系。
他建议:逐渐实现普及高中教育,同时进一步地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当中,设置更加符合就业需求、社会需求、产业需求,当前发展需求的专业。有些高等院校可以增设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强化相关专业。
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明确目标,今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围绕重点群体就业、劳动权益保障等热点问题,代表们积极建言献策。
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随州广水市十里街道办事处观音村党支部书记熊永俊就特别关注农村就业的问题。
他发现,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突出困境。2024年我国农民工总量接近3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9亿人,本地农民工1.2亿人。农村就业困境的根源包括产业结构单一、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劳动力技能短板、产业链短板制约等各种原因。同时,就业问题是破解农村空心化、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抓手。
他建议: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劳动密集型岗位,吸引青壮年回流。同时出台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农业院校、食品科学等,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
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常委、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事诉讼法研究所所长汤维建则是注意到了新就业形态的权益保护空白。
他发现,新就业形态它灵活就业的特点非常的明显。但是现在的劳动法针对的是稳定的劳动关系,所以法律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保护就出现了空白。不管是我们的社会保险法,劳动仲裁法等等,基本上都没有涉及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问题。
他建议:新就业形态的劳动者毫无疑问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新时代发展进程当中的一支产业大军,对这支大军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法定关照,法律保护制定法律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
实施医疗强基工程
医疗是民生之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作为医疗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孝感市中心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谢志斌发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除了连续三年谈到了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外,还首次提示提出来的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其中关于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具体措施有12项,让他倍感振奋。
他通过调研了解到,现在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面临着两大问题:
承接失衡:县域医疗机构诊疗能力不足,外转率高达35%,患者被迫跨区域就诊;
学科失衡:基层医院专科能力薄弱,儿科、精神科等学科缺口达40%,难以满足群众需求。
他建议:强基础+重衔接+数字化。以市州为单位,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减少大病患者的跨区域就诊。推进人工智能以及远程医疗服务的广泛应用,让基层患者能够享受到上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
作为医药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杰聚焦于药品的合理使用。
他发现,我国每年的话新发的癌症患者约400多万,需要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缓解癌痛的患者超过了200万,若不及时建立防滥用的体系,可能引发药物滥用和癌症治疗失衡的双重风险。
为了保障癌痛患者的权益和控制滥用的风险,他建议:完善防滥用药物上市和认证的体系,建议国家药监局将防滥用药物的研发纳入绿色通道,对通过了防滥用认证的药物,赋予防滥用的标识,并在定价方面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同时鼓励医疗机构配备使用防滥用药物,建议国家卫健委将防滥用药物的话写入癌症疼痛诊疗规范,鼓励各级医院优先进院和使用防滥用的药物。
编审:刘征
长江云新闻记者:裴蕾 冉涛 杨岚 黄朋威 洪亚飞 朱志 黄航 管涌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