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刚出土的简牍如面条?全国人大代表方北松揭秘“妙手回春”之术!

长江云新闻  2025-03-08 15:06:14
分享到:

在2025年全国两会“中部六省看发展”特别节目《共话崛起》中,文旅高质量发展成为热议焦点。来自湖北、山西、河南、江西的四位代表委员与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共话中部地区文旅发展新篇章。

节目中,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介绍,简牍泡在地下两千多年,就像面条一样,提起来不注意就会断掉。

方北松形象地描述道:“竹简距离现在2000多年,得益于泡在水里两千多年,像面条一样,拿出来的时候,如果不小心,轻轻一提就会断掉。”这种脆弱性不仅给文物的提取带来了极大挑战,也对后续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个竹简在墓葬中保存良好时,其上的文字在接触空气和阳光的瞬间仍能清晰可见。然而,一旦暴露在大气中,简牍表面会在几十秒到一分钟内迅速变黑,文字也随之变得模糊不清。面对这一难题,方北松和他的团队经过反复研究,探索出了一种化学还原方法。通过化学试剂的作用,将变黑的竹简表面还原为浅色,从而使文字重新变得清晰可辨。

方北松介绍,在简牍的修复过程中,第一步是将其从考古现场小心翼翼地打包带回,确保文物在运输中不受损坏。回到室内后,对简牍进行编号,并一根根小心提取,确保每一件都有明确记录。接着,利用红外扫描技术获取文物信息,不仅能清晰呈现文字和纹理,还能为后续研究和出版提供重要依据。随后,对简牍进行清洗和颜色处理。虽然出土后的简牍表面看起来是黑色的,但通过化学材料处理,文字和图案会重新变得清晰可见。最后,由于简牍质地柔软,像面条一样,内部含有大量水分,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干裂,因此需要通过化学材料进行脱水处理,将水分置换出来,同时填充化学材料以增加其强度。经过这一系列步骤,简牍的颜色会变浅,更适合展览和长期收藏。

据悉,荆州文保中心已为国内27个省市、130余家文博单位提供文物保护技术支撑,帮助全国80%以上的饱水简牍“复活”。

长江云新闻记者 柳芳 尹华正 吴彤 尚大原 张龙 唐清辉 彭瀚 林中杰  罗浩洋 张建栋 肖微 陈伟 王昱

编辑 朱宇航

责任编辑 朱宇航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