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向新而进①科技赋能创新路
中部六省,承东启西,连南接北。
这里,承载全国十分之一的广袤土地,全国四分之一人口。
这里,创造全国五分之一的经济产值,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
这里,是粮食丰饶的金色粮仓,是能源原材料的坚实基石。
这里,是现代装备制造与高技术产业的创新高地,更是纵横交错的综合交通枢纽。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部地区发展。
2004年,“中部地区崛起”首次在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部崛起上升为国家战略。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召开座谈会,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感恩党中央的关心关爱,中部六省奋楫争先,阔步前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
从今天起,中部地区6省新闻广播联合推出融媒体系列报道《中部崛起 向新而进》,集中展现中部各省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新变化、新图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部地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强重大科技攻关,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点燃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融媒体系列报道《中部崛起向新而进》第一篇:《科技赋能创新路》。
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线
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是江西出口“新三样”。江西赣州杉达精密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新能源电池零部件的企业,他们研制的一款定制型电池模组端侧板接到了4000万元的开年订单。杉达精密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骆文峰告诉记者,产品爆单关键在于协同创新。他们依托全省锂电链主企业孚能科技的千人研发团队,开发出新品。
骆文峰:孚能科技与杉达精密通过技术协同、资源共享、规模化生产等提升技术、成本、创新优势,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江西赣州杉达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江西牢牢牵住创新这个“牛鼻子”,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资源,实现与中部区域内各省合力。在关键共性技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重点领域形成新突破,2024年江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64.52%,提升幅度全国第2。
南昌凯迅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为中国50%以上的卫星航天器提供太阳能电池外延片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龙晓柏:江西坚持推进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成功落户,“一核(南昌)十城多链”创新区域体系逐渐形成,塑造中部地区协同创新示范典型。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为安徽着力打造改革开放高地注入强劲动能。
阳光电源的智利Coya181MW光伏项目
2024年,阳光电源的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出货量继续稳居全球第一。作为安徽较早“走出去”的光伏企业之一,阳光电源2024年先后斩英国南苏格兰电力公司 、德国诺法尔能源公司等11个国际大单,并与沙特ALGIHAZ公司签署全球装机规模最大的储能项目合作协议,总装机容量达到7.8GWh。
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曹仁贤:我们积极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共建实验室,自主命题、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不同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不仅加速了科研成果的转化步伐,而且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
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安徽制造“出海”多点开花。2024年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8648.5亿元,同比增长7.4%,外贸规模位居中部第1位。
今年初,由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专家团队和企业联合设计研发的全自动煤质分析检测机器人正式下线。这款机器人不仅可以自动从运煤斗车的各个部位随机取样,还能在化验过程中对煤质用机器视觉进行检测,自动分析出颜色、颗粒大小、重量等差异。
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
湖南建立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通过平台集聚大批省内外高校专家学者,由工业创新中心的项目经理到企业了解需求,帮助企业匹配相应的专家团队,为企业研发提速。目前,湖南已对接超过1200家企业,促成校企合作项目415项,合同经费约4.76亿元,未来三年将新增产值超160亿元。
全国人大代表、楚天科技董事长 唐岳:借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东风,加快我们的技术创新步伐,持续不断壮大创新力量、创新团队,吸纳全球、全国的科学家、专家、技术人才进驻。
全国人大代表、楚天科技董事长 唐岳
点燃科技创新引擎,塑造发展新优势,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新质生产力。展望未来,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上,中部地区必将跑出新时代的风采。
(来源:江西新闻广播微信公众号)
编审 华磊 杨康 柳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