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第三届“鄂有绝活”专访 | 方晨:拥抱科技的“文物医生”

长江云新闻  2025-01-03 17:04:44
分享到:

12月15日至16日,湖北省“工友杯”第三届“鄂有绝活(e有绝活)”高技能人才技能大赛决赛在武汉工人文化宫举行。来自全省的70名技能高手围绕数字经济类、先进制造类、现代服务及新就业形态类、乡村振兴类(含非遗传承)赛项同台竞技。大赛尘埃落定,众多高手脱颖而出,获奖选手们应邀接受长江云专访,讲述他们的获奖感悟。

现代服务及新就业形态类赛项

方晨:文物保护修复——让残朽的文物恢复往昔风采

方晨,湖北省博物馆文物修复师,从业十余年时间里,他保护修复文物1000余件,让这些承载着岁月痕迹的艺术珍品继续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我的绝活亮点在于将现代科技与传统修复技艺相结合。”决赛现场,方晨分享了他运用高科技修复文物的故事。方晨的父亲方国荣是湖北省青铜器修复专家,曾在历次曾侯乙编钟复制项目中担任技术负责人。在耳濡目染中,方晨从2009年接触青铜器保护工作,逐渐接过了父亲的手艺。他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研究清楚文物的制作工艺和材料特征,并设计出科学的保护修复方案,犹如施展魔法般,让一件件“残朽”的文物重焕生机。

2009年,在曾侯乙编钟的出土地湖北随州,关于曾国的考古新发现——曾侯舆编钟重见天日。其中2号甬钟是全套曾侯與编钟里最大、最重的一只,出土时残破严重,仅剩8块碎片,修复难度极大。面对这一艰巨挑战,方晨采用3D打印技术精确地还原了甬钟的缺失部分,再结合传统的熔模铸造工艺制造出青铜补配件补全了钟体,最后通过矿物颜料作旧工艺使修复部位与原件浑然一体。经过近两年的努力,这件严重残缺的文物终于“恢复原貌”,展现了昔日风采。

文物修复工作需要长时间的精神高度集中,对修复者的技术、耐心和毅力都是极大的考验。方晨就曾接手过一件极具难度的青铜带钩修复工作,这件带钩仅火柴盒大小,受埋藏环境影响已完全矿化,十分脆弱。方晨采用抽真空技术使加固溶液充分渗透到每一块脆弱残片中,并凭借蛛丝马迹反复拼接几十块残片,经过无数个日夜的修复,最终让这件春秋时期设计理念超前的“皮带扣”恢复了本来的面貌。

此外,方晨还创新性地将三维扫描、3D打印技术融入传统复制工艺之中,实现了无需直接接触文物本体即可精准翻模,制作的复制品在材质质感与视觉效果上均与真品高度相似。这些复制品不仅有效缓解了地方博物馆展品匮乏的难题,还能够作为珍贵的回馈赠予文物捐赠单位或个人,在馆际交流中发挥了桥梁作用,极大地拓宽了文化传播的受众范围,让更多人得以近距离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更需要对历史的敬畏之心。我们修复师的使命,就是让这些珍贵的历史印记重现光彩,让后人得以一睹它们的风采。”方晨表示,全省亟需修复的文物众多,而文物修复师的数量却很少,他希望文物保护修复事业能够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到这项崇高的事业中来。

责任编辑:刘浪

责任编辑 龚晓艺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