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长江”非遗展示活动在武汉举行
10月25日起至27日,“锦绣长江”非遗展示活动的主会场活动在武汉市四美塘文化公园举行。其中,11项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参展。
此次非遗展示内容由长江情怀、感知长江、品味长江和乐赏长江组成。序篇“长江情怀”集中展出长江流域13省区市代表性非遗手工艺精品。“感知长江”以“匠心神韵”“杏林妙手”“国潮新声”为主题,展示传统技艺、传统医药、非遗文创,展现长江文化的源远流长、多彩多姿。“品味长江”邀约长江沿线地区传统美食进行展示展销。“乐赏长江”邀请表演类非遗项目现场演出,让观众直观感受到长江流域沿线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
“长江情怀”中的青铜编钟制作技艺《26件青铜编钟》
“感知长江”中的苏绣
“品味长江”中的千两茶(黑茶)制作技艺
“乐赏长江”中的京剧《天女散花》
作为长江文化艺术季的十大活动之一,“锦绣长江”非遗展示活动邀请了长江干流流域和长江经济带区域的13个省区市 (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青海 ) 的210 个非遗代表性项目、360余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加,全景展示长江流域非遗魅力。在众多非遗项目中,国家级非遗项目110余项,覆盖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医药等多个门类,其中,11个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参展。
11项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参展项目(如下)
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
茶点制作技艺(富春茶点制作技艺)
绿茶制作技艺(碧螺春制作技艺)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
红茶制作技艺(祁门红茶制作技艺)
绿茶制作技艺(太平猴魁)
绿茶制作技艺(恩施玉露制作技艺)
黑茶制作技艺(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
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
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
绿茶制作技艺(太平猴魁)
据初步统计,长江流域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200多项,占全国总量的约一半。非遗种类多,涵盖了非遗十大类的方方面面,体现了长江文化的丰富性。长江流域自古以来的经济繁荣,让这里的非遗拥有鲜明特征——戏曲繁荣,主要是码头众多带来的商业繁荣,地方戏众多;织绣繁华,蜀绣、汉绣、湘绣、苏绣云集,包括织锦、缂丝,以及少数民族众多的绣品;饮食文化繁奢,受长江滋养,孕育川菜、楚菜、湘菜、苏菜、徽菜、浙菜等菜系;传统中医药繁盛,从神农尝百草到李时珍、华佗、葛洪采药制药,以及藏医药等少数民族医药;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繁艳、民歌众多等等。
蜀锦织造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传统技艺类)。蜀锦专指蜀地(四川成都地区)生产的丝织提花织锦,为我国三大名锦(蜀锦、云锦、宋锦)之首,亦称“母锦”。 兴于春秋战国,盛于汉唐,距今2000多年历史,是中华民族古代物质文明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蜀锦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瑰宝,对促进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我国后起的云锦、宋锦和民族织锦产生极大影响。
苗族蜡染技艺
苗族蜡染技艺有点蜡和画蜡两种,工艺流程为:布料制作、蜡液制作、蓝靛制作、画蜡、浸染、脱蜡、缝合等十来道工艺。其图案可分为“几何纹”样和“自然纹”样两大类。几何纹比较抽象概括,最具代表性的有“涡妥”纹;自然纹样多以自然界中的花鸟鱼虫作图案的素材,随心所欲地创作,活泼流畅,造型生动,富于夸张,气息浓厚,富有童话般的梦幻色彩。
东阳竹编
东阳竹编是产自浙江东阳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东阳竹编在殷商时代开始问世,在唐代早期,东阳竹编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到了宋代,东阳竹编达到了较高的工艺水平,东阳竹编工艺品闻名四方。明清时期,东阳竹编技艺发展迅速,竹编工艺品的艺术性与实用性进一步紧密结合,并成为朝廷贡品。
龚扇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传统技艺类)。龚扇又称自贡龚扇,蜀中名扇之一。四川自贡竹编扇,晶莹光亮,宛如纨绢,驰名中外。由民间艺术家龚玉璋创制已逾百多年历史的龚扇,是自贡小三绝之一,做工之巧,艺术品质之高,工艺之复杂,堪称艺术珍品, 被誉为“天下第一扇”。
加牙藏族织毯技艺
青海省湟中县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藏毯是青海藏族的传统手工织造品。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了藏毯的编织技艺,明末清初达到成熟期,经过三百多年的传承,青海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藏毯织造行业。加牙藏毯从天然原材料的选取到织造工艺的实施都十分讲究,这使它具有天然环保的品质。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是以拍打泥片手法成型的传统制陶工艺,自明代成熟以来已有600多年历史,集中分布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地区。该技艺从原料加工、器物成型、装饰到烧成,具有鲜明的区域文化特征。紫砂质地细腻,含铁量高,可塑性好,色泽古朴雅致,不仅可用于制壶,亦可做盆瓶雕塑,文房雅玩等。
老河口木版年画
木版年画的制作程序为:选用纹路细密的梨木板材,经拼板、刨光、描样、雕刻、印刷、着色诸工艺制成,颜料选用中国画颜料和自制的植物、矿物颜料。作品内容大多取材于历史戏剧、演义小说、民间故事、传说,也有适应需要刻制的农历、农事谚语,书法条幅等。题材广泛,表现质朴、原始,有着强烈的民族原生态气质。
微缩木雕技艺
以径寸之木,承古建之韵,微缩木雕技艺是将中国传统智慧的榫卯结构、木雕技艺与微缩工艺三者结合,以古代建筑为蓝本,以各种名贵原木为原料,保留古代建筑独特严谨的布局结构和优雅和谐的文化内涵,体现古代建筑结构的制作技术。
羌族刺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传统美术类)。亦称“羌绣”,主要分布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茂县、理县和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等地。羌绣针法主要有挑花、纤花、纳花等数十种。色彩以黑白对比居多,多用棉线朴素大方、异常明快。图案题材,源于自然景物。
苗绣(花溪苗绣)
花溪苗族挑花技艺在贵州苗族刺绣技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常见的挑花图案有牛头、冰雪花、荷花、铜钱、太阳、螃蟹、燕子、楼阁、河流、苗王印等,形成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语言。花溪苗族挑花技艺具有追念先祖、记录历史、表达爱情和美化自身等功用,同时又有很强的装饰性。用十字绣为基本针法,数纱而绣,不用底稿,反面挑正面看的特殊技法,使整件挑花作品显得更加美观精巧。
脸谱制作技艺
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脸部化妆造型艺术。脸谱制作技艺是在原脸谱艺术的基础上融汇了绘画、雕塑、镂刻等多项技艺,在不同材质载体上重现脸谱艺术的一项技艺。
伞制作技艺(西湖绸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竹作骨,以绸张面,素有“西湖之花”的美称。西湖绸伞创制于1932年,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18道主要工序皆为手工,多达100多个细节步骤,让西湖绸伞精巧万分。“撑开一把伞,收拢一节竹”是西湖绸伞工艺最大的特色,伞面藏于竹青与竹骨之间,收拢时,彩色的绸面不外露,伞骨恰好还原成一段淡雅的圆竹,结节宛然,清雅大方。撑开时,伞面缤纷多彩,美不胜收。
“苏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蔡梅英现场刺绣引起不少游客驻足观看
“乐赏长江”的非遗节目表演
活动现场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汇聚在此,纷纷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感兴趣的档口驻足。他们或专注地观看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或热情地参与互动游戏,或好奇地尝试各种特色小吃,每一个档口都洋溢着愉悦的氛围。
游客在“非遗在社区·武汉剪纸展”打卡
游客在“非遗就是生活·武汉美食市集”体验美食
此次活动,游客不仅能看过瘾,还能玩过瘾、吃过瘾,深切感受到“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走进非遗研学课堂、“非遗在社区·武汉剪纸展”和“非遗正青春·武汉大学生非遗创意设计及作品展”等活动现场,游客能看到市民群体和大学生群体学习非遗、体验非遗、传承非遗的成果。“非遗就是生活·武汉美食市集”,游客可以“一站式”品尝武汉美食的独特风味,感受这热热闹闹的烟火气。
在四美塘文化公园主会场之外,吉庆街、昙华林、黄鹤楼等地共同助力“锦绣长江”非遗展示活动,30多项丰富多彩的非遗展演、非遗体验活动陆续上演,生动诠释“非遗就是生活”的非遗保护、传播理念。
(长江云新闻记者 刘慧雯 实习生 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