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见新时代·江苏 | 从“难通”到融通
长江经济带11省市大型全媒体行动《“桥”见新时代》,今天我们走进江苏。江苏,以1%的国土面积,创造了超过全国10%的GDP。五座万亿级城市分列长江两岸,数量位居全国各省第一。400多公里长江贯穿江苏,从“拥江发展”走向“跨江融合”,一座座联通南北的跨江大桥,见证了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的铿锵步伐。
江苏台记者庞淑婕:“我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江苏南通。靠江靠海靠上海的南通,曾经因为宽阔的长江,向南‘不通’。新时代,随着长三角交通一体化的发展,‘南通’越来越好通了。放眼长江,一条条跨江通道连接南北,‘八龙过江’逐渐成势。今天,我们来到的是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是南京长江大桥至长江口345公里江面上建成的首座公铁两用大桥,2020年7月1日建成开通。自此,南通到上海的铁路出行时间由过去最快3个半小时左右压缩到1小时6分钟。
江苏集萃先进纤维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家良:“我其实是作为一个新南通人是在上海居住,我觉得这种便利的交通使得上海和南通的往来就非常方便。”
便利的交通,不仅方便了市民出行,也为南通的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毗邻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北桥头堡的南通港闸经济开发区,凭借“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区位优势,吸引许多产业项目纷纷落户。周家良所在的江苏集萃先进纤维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于2021年落户南通,借助交通优势,纤维所持续加强和上海、苏南等地的交流。
江苏集萃先进纤维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家良:“比如像我们和东华大学、苏州大学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等这些单位的这种项目的交流和人才的交流也达成了。”
充分放大自身的交通区位,近年来,南通深层次对接上海、宽领域融入苏南,深化科创协同成效显著。
江苏省南通市港闸经济开发区招商局副局长吴仲:“我们7平方公里的智能装备产业园,通过深南路大桥到达我们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还有我们的南通高铁西站,都只需要5分钟的时间,像我们的新能源装备、船用高技术装备等一批链上的项目都已经成功落户,即将开工建设。”
江苏台记者庞淑婕:“从开通那一天开始,这座跨江大桥就成为了南通以及江苏苏北沿海城市高铁入沪的必经之道,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一座桥梁,终结了长江南京以下无铁路过江通道的历史。”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是沪苏通铁路最为关键的控制性工程。作为“八纵八横”铁路网中沿海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沪苏通铁路通车后,张家港、常熟、太仓3个“百强县”没有铁路的历史宣告终结。张家港站成为全国县(市)级车站中通达城市最多、始发辐射范围最广的站点之一。
国铁上海局苏州直属站张家港站站务员王静:“我们张家港站是沪苏通、沪宁沿江、通苏嘉甬三铁交汇的枢纽,包括去南通、如皋、海门、东台等地从张家港坐高铁基本一小时左右都能到达。”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加速推进,“轨道上的长三角”正疾驰而来——沪宁沿江高铁扩大了江苏百强县“朋友圈”;沪苏湖高铁让江浙沪的心贴得更近。跨江融合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根据规划,长江江苏段规划过江通道44座,目前已累计建成18座,实现沿江两岸区市之间均有过江通道直通;到2025年,龙潭、建宁西路、仙新路等5座过江通道将建成通车,竣工通车数为历年来最多;另外5座在建过江通道也将在“十五五”期间全部建成。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蒋昭乙:“多年来,江苏发展之重都在沿江,如今,长江更是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纽带,接下来,找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突破口,推动创新资源富集优势向产业科技创新优势转化,努力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我省新质生产力发展。”
(长江云新闻 江苏台 庞淑婕 耿昊东 李凯 龚丹 姜晨光 徐泽城 李志阳 周洋 张家港市融媒体中心 湖北台 郑宪 罗宏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