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解放路:见证水电之都的崛起之路
长江在湖北蜿蜒奔腾1061公里
滔滔江水见证着
荆楚大地的沧桑巨变
而长江边上的一条条解放路
也承载着荆楚儿女的幸福变迁
系列报道《长江边的解放路》第一篇《宜昌解放路:见证水电之都的崛起之路》
建城1800多年的宜昌古称夷陵,自古依长江而建,是三峡大坝、葛洲坝等所在地,被称为“世界水电之都”。宜昌的解放路就倚靠在长江身边,一代又一代住在这里的人们,都与长江结下了不解之缘。
图注:1954年,公私合营时的宜昌解放路(徐达 摄)
熊霞是解放路上留光照相馆的主理人,这个已经在解放路上伫立了108年的照相馆正如它的名字一样,为长江边的解放路留下无数难忘的时光。而在照相馆工作了34年的熊霞,就是那个让时光定格的人。熊霞笑着告诉记者:“有的顾客很注重仪式感,他们会每年拍一张全家福。一个孩子从抱在手上、站在地上,再高一点、再高一点,就这样看着他长大,这种变化让我感觉时间在流逝,但照片却可以留住光阴,这是我们现代人用手机拍照的那种快餐式的东西不能代替的幸福感和意义感。”
图注:留光照相馆主理人熊霞给记者邓吉介绍当年使用的相机
1997年11月8日,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成功实现大江截流;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达到坝顶185米设计高程,开始发挥防洪作用;2012年7月4日,三峡工程最后一台70万千瓦巨型机组正式交付投产……长江“水电之都”的每一个高光时刻,熊霞和她的留光照相馆都为它按下了快门键。“我看见过最感动的一张照片,是十五年前为一百多葛洲坝、三峡的建设者拍合影,虽然已经白发苍苍,但他们却穿上了年轻时的工装、戴着年轻时的帽子、背着他们年轻时候的帆布包,冲洗照片的时候我鼻子都酸了,这是非常有纪念意义非常感人的一张照片!”熊霞回忆说。
图注:留光照相馆拍摄的一家三兄妹70年前后对比照
在今天的解放路上,留光照相馆的一台老式照相机,熊霞将它的镜头依旧对准着长江,百年来,它见证过抗战的炮火、见证过洪水的肆虐……更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葛洲坝和三峡大坝的兴建,让宜昌实现了由峡江小城向世界级“水电之都”的历史性蝶变。宜昌,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动力心脏”。
图注:今天的宜昌解放路天桥
图注:今天的宜昌解放路夜市
近年来,随着宜昌持续推进绿色发展和长江大保护,江水更清了,江岸更绿了,江景更美了,长江生态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修复,有着“微笑天使”之称的江豚又不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宜昌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周晓云介绍:“2024年1-8月,全市34个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长江宜昌段纳入国家监测考核的3个断面(南津关、云池、荆州砖瓦厂)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二类标准,总磷污染物浓度较2018年分别下降:11.27%,61.9%,38.82%。”
图注:长江宜昌段跃出水面的江豚 (杨河 摄)
对于今天住在解放路上的宜昌人来说,站在解放路边,眺望万里长江,承载的是忘不掉的乡愁,也孕育着新时代的宜昌无限可能的未来。“随着万达、吾悦广场等商圈的形成,解放路虽然不再像过去一样是宜昌最繁华的场所,但是解放路这里更有人气、更接地气。解放路的建成、发展、繁荣,就是我们宜昌发展的一个缩影。”宜昌市史志研究中心四级调研员、史志专家习明山表示。
图注:留光照相馆门牌、老式相机和老照片
如今的熊霞,依旧在解放路上的留光照相馆为人们留下光阴的故事。而这些动人故事的背后,则记录着解放路的发展和宜昌的蜕变。她说,留光照相馆会一直在解放路上,记录着、见证着、观察着长江两岸的风景如画和人们的美好生活。这就是她在新时代下最美好的生活方式。
(来源 逐浪新闻 记者 邓吉 肖肖 通讯员 陈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