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身边事|一场围绕“田”的改革 让“边角地”变“希望田”
【开栏的话】
一滴水可以看见太阳,小故事里也能感受大改革。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6100万荆楚儿女正信心满怀,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长江两岸、千湖之间,处处是一番改革新景象。长江云新闻推出《改革身边事》专栏,透过一个个群众身边的小故事,感受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力量,展现荆楚大地深化改革的生动探索。
“去年我的50亩田,保守来说赚了8万元,实际应该挣了10多万元!”荆门市沙洋县毛李镇双店村村民朱必汉正在田垄上跟村党支部书记刘平商量多种一些流转田:“我已经65岁了,如果不是‘小田并大田’,不是党的政策这么好,没有这个全机械化服务,我根本种不了。如果别人有流转的话,我还想流转田,继续种个五年、十年。”
如今,双店村连片种植的200亩双季稻已经迎来今年的头茬丰收,亩产1300斤左右。第二茬的稻子长势也很好,预计10月份就能成熟,亩产可以达到700斤左右。在老朱的眼里,这又是个丰收年,让他更加坚定了扩大生产的信心。
朱必汉在田里查看双季稻生长情况
是什么让65岁的老朱越干越有劲?秘密就藏在“小田并大田”这几个字里。
眼前这片200亩的稻田,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植保无人机在绿色稻海中来回穿梭。但在以前,这片广袤的土地却是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
植保无人机在稻田里作业
曾经的双店村,田地细碎零散,像一块块拼图散落在各处,总数多达1921块。这些“巴掌田”不仅农机“下田难”“作业难”,还有不少闲田无人耕种,农户们种植成本高,效率低下,生产陷入了困境。
土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如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让土地“生金”?
早在10年前,当地就开始探索“土地按户连片种植”,开创全国之先河。去年八月份,湖北在全省推行“小田并大田”的试点,一场围绕“田”的改革在双店村全方位开展。
针对田块“细”“碎”“杂”的问题,双店村通过“小田并大田”,将小、散、乱的陡坡地、撂荒地、边角地整理成为集中连片的特色产业种植基地,有效推进农业产业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进程。
双店村党支部书记刘平在介绍双店村“小田并大田”相关情况
在历经小并大、短变长、弯取直等化零为整的“变形记”后,村里的耕地块数由1921块变成了1084块,减少近一半。老朱家里的20亩田,也由原来25个分散的小田块变成了5个大田块。
“在‘改田’以前,农机作业的成本很高,割两三分地和割一亩地的价格是一样的。而且有些小的田块,农机根本进不来,只能拉着牛去割。现在田块规整了,我们这些种‘大田’的农民,不光可以得到全机械化的服务,每亩的成本也降了不少。再加上‘小田并大田’以后,也能对自己的田进行更专业地管理,原来一亩地只能收500斤谷子,改了以后最低都是1000斤,我现在对种地充满信心!”收入更高,种田更省力,这大大提高了老朱的种粮积极性。在他眼里,原来的“边角地”如今已经变成致富的“希望田”。
“小田变大田”改革,不仅仅是土地的“小大之变”,而是逐步完善配套设施,实现提质增效。
就拿双店村来说,农机合作社探索出“五统一分”的配套服务,还为农民“解放”了双手,让种田不再难。
荆门沙洋县毛李镇铁牛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万云东对此深有感触:“我们以前一天干不了多少面积,但是现在‘按户连片’,特别是土地整改以后,工作效率高多了。我们统一购种、统一耕种、统一打药、统一收割、统一销售,可以让利给老百姓。”2023年,他们为全村农户节省成本28万元。
作为农业大省的湖北,耕地面积占全省面积的25.65%。湖北各地因地制宜,综合自身地形地貌、灌溉条件、作物品种等因素,不断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探索适度规模经营模式,涌现出一批基层首创经验。
2014年,荆门沙洋县在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时,探索“土地按户连片耕种”,2015年在全县推行,首开全国先河。2016年、2017年,“土地按户连片耕种”连续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目前,沙洋县实现土地连片129.9万亩。荆州公安县探索形成的流转田、待转田、自种田的“三块田”模式,成为全国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荆门沙洋县农村经营管理局工作人员正在查看《农村土地(耕地)承包合同》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薇薇认为,从沙洋“按户连片”、公安“三块田”这些基层首创经验,到2023年全省开始试点的“小田并大田”,是湖北作为粮食大省、农业大省,在操作办法层面的不断细化、实化,它体现了分类推进、分段推进的改革理念。
如今,“小田并大田”推动农业加速迈向规模化、现代化。截至2023年,全省共有农民合作社11.96万家、家庭农场18.56万家,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4%以上。其中水稻、油菜综合机械化率分别为88%、75%,粮食产地烘干率提升到74%,位居全国前列。
学习手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双店村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是让人民的生活过得更好。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这场发生在荆楚大地上的农村土地改革,牢牢聚焦“人”这个关键因素,把保障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这场改革里,我们感受到,方向对了,路就不远,目标也会越来越近。
监制:洪燕
编审:梁延 林如峰
记者:冉傲 吴彤
美编:石璐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