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丨小“村晚” 大舞台 快乐就在家门口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体制。湖北如何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我们从一场“村晚”说起。
踩高跷、演小品、唱大戏,夏日的傍晚,一场别开生面的钟祥湖山村“村晚”吸引了十里八乡的乡亲,点亮了村里的夜生活。
“热闹,你看人山人海的。”
“氛围挺好的。”
“我带着我的孙女来的。”
“好看,精彩。”
“我最喜欢看表演了。”
“比较接地气。”
“每个节目都可以。”
“村晚”是农民首创的基层文艺形式,诞生之初就深得群众喜爱。今年,国家文旅部推动开展“四季村晚”活动,鼓励引导“村晚”机制化、常态化、品牌化,其中湖北承担了12场全国“村晚”示范活动,湖山村这一场,就是其中之一。办好“村晚”,最关键的就是要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
酷爱广场舞的向红涛,主动报名参加了一个民俗歌舞表演,放暑假的女儿也跟着妈妈一起,干劲十足。
荆门钟祥市胡集镇湖山村村民向红涛:“我们一共有15人参加,都非常开心。我们也从没上过这么大的舞台,我觉得给了我们基层的百姓多了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荆门钟祥市胡集镇幼儿园老师王丽:“我们连续在一起排练了有半个月,待会可能会有一点点紧张,但是我相信我们幼儿园老师一定能够……”
幼儿园老师们:“加油!最棒的!”
群众演、群众看,保证活动质量,才能让基层文化品牌持续下去。作为主办方,当地政府在节目内容设置、整体编排把控上,下了不少功夫。比如这场“村晚”,当地就组织了不少非遗文化传承人、地方文化名人参与其中。
湖北省非遗“梁山调”传承人罗开春:“这次带来的两个关于梁山调的剧目,加了一些现代音乐元素在里面,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它。”
让“业余演员”自信地走上舞台,还得像那么回事,其实并不容易。当地邀请了省群众艺术馆的专业导演全程指导节目排演。
工作人员:“她上场的时候可能要给点音乐。”
工作人员:“道具就不能从旁边上了,把它抬上来摆这个位置。”
荆门钟祥市文化馆副馆长桂志涛:“最大难题就是演员参差不齐,我们的创作编排都已经出来了,不停地在改动。”
自“四季村晚”活动启动以来,湖北明确,要充分发挥市、县、乡各级文化馆站的阵地作用,积极培养农民文艺骨干,加强对农村文艺团体的指导。同时,把小“村晚”打造成文旅融合大平台,举办非遗展示、民俗展演、文旅推介等配套活动,打造“村晚+”的多元活动。
湖北省群众艺术馆文化活动部主任刘晓梅:“我们的专业人员来把业余的群众,来捏在一起做成这场展演。我们可能会有一些培训班,例如编导上的、专业上的,都会定期去给他们辅导。”
今年,湖北还有六场“村晚”活动在竹山、宜都、咸宁等地举办,如何可持续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如何提供更高效的文化供给、打造更高质的公共文化空间,这是一场久久为功的改革探索。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副处长廖安安:“下一步,我们会尝试去打造一个‘微村晚’的概念。让群众在这种生产生活场景当中,利用片刻的闲暇,随时能够去享受我们的这种文化生活。”
(长江云新闻记者 秦婧 朱哲鋆 钟祥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