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盘好土地好致富 乡村发展上台阶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如何培育壮大乡村产业,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咸宁立足自身资源优势,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
眼下正值中稻播种时节,在咸宁市咸安区北洪港流域的高标准农田里,植保无人机满载种子,在技术人员的操控下,来回穿梭,沿着预先设定的航线精准“飞播”。
飞手 张琪:“大概一天能播到600到700亩左右,它比人工播的效果还要好,播撒均匀,播撒效果快。”
利用无人机飞播,一亩田仅需1分多钟,效率是人工的20倍以上。这背后,得益于他们研发的免催芽、免浸种处理法,不育苗、不插秧直接避免了种子无法发芽、种植时间受限等问题。
咸安向阳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汪扬:“传统的水稻种植前要育苗插秧,有了这项技术,我们只要天气适宜即可播种,省工、省时、节本增效。”
过去,这里由于耕地碎片化、养殖坑塘错落分布等问题,常年饱受旱涝灾害困扰。改变,源于前两年的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这一省级试点项目机遇。如今,基本形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的格局。
咸宁市咸安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土地整治局负责人 彭涛:“新增了5600亩的水田,8000亩水田集中连片,建设了大米加工厂和冷链物流中心,促进了一二三产融合。”
连片好“丰”景,吸引企业争相投资。去年6月,引进知名企业,进行规模化、智慧化、工业化管理,通过“水稻+油菜”轮作,实现高产高效种植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咸安向阳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董小刚:“要想稻子好吃,一定是有机质和生物类的,所以说我们在生物上,有我们自己的一套东西把水稻的全生育期进行了一个立体剖析,自研了一些氮肥的液态化(等),改变了它的口感和品质。”
咸安向阳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汪扬:“我们种植才一年,我们去年种植的产出的效果品质还是比较好的,来探索发展咸安农业的工业化、流程化种植的新模式。”
如今,咸安区向阳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已实现2.2万亩耕地集中连片,并引进二三产企业,全力打造“万亩稻花香、文创向阳湖”生态旅游景区。
在崇阳县港口乡,却是另一番丰收的喜悦,瓜棚里,一个个浑圆饱满的西瓜掩映在藤蔓之中,甚是喜人。
咸宁崇阳县港口乡石岭村村民 吴旺时:“地理条件比较好,温差比较大,我们的(西瓜)口感,比别人都要甜一些、好吃些。”
该处大棚原本种植的是羊肚菌,以往,夏秋属于“空档期”。于是,老吴大力发展“羊肚菌+西瓜轮作”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做到“人田两不闲”。此外,老吴的两百多亩的基地还种了草莓、火龙果等。
咸宁崇阳县港口乡石岭村村民 吴旺时:“收入一般一年要有百把万元,雇了很多人(做事),有时候一天就十几个,(支付工资一年)最少都二三十万元。”
咸宁崇阳县港口乡石岭村党支部书记 程锐超:“东堡港两岸水沟,下一步全部跟它做好,沿线有两公里,(确保)洪水来的时候不被淹。”
目前,崇阳县东堡港流域两岸已发展各类中药材1000余亩、果蔬1300余亩,“一心、一带、三区”产业布局已初具雏形,形成了1条特色产业走廊。
咸宁崇阳县港口乡党委副书记 陈地牡:“坚持久久为功,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各项试点工作。”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先华 章珩 阴志维
赤壁台 徐勇 丁铮铮 嘉鱼台 卢建 咸宁台 胡晓轩 通山台 王菲琳 文雅 崇阳台 黄沚瞻 通城台 黎赛明
通讯员 蔡祖峰 童金健 但唐静 聂火清 李婷婷 梅伟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