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新时代的我们|垦荒种粮40年 父子接力做“粮王”

长江云新闻  2024-05-03 12:17:59
分享到:

这位父亲是我国农村改革初期最早的规模经营者之一,先后在湖北、宁夏垦荒种粮,每年向国家交售粮食超过200万斤,1989年被评为“全国百名售粮模范”;两个儿子追随父亲,在戈壁滩上,自建7000亩高标准农田,将贫瘠的盐碱地变成年年高产的吨粮田;3年前,父子三人怀着“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豪情,兜兜转转回到家乡襄阳,用新理念和新技术,重新播种丰收的希望。他们就是“老一代粮王”刘文豹和“新生代粮王”刘斌、刘杰。新时代的我们,今天一起走进两代“粮王”的世界。

在襄阳枣阳市王城镇董楼村弘农种植家庭农场,78岁的刘文豹一大早就到自家田边转悠,察看小麦长势。早上到田间转一转,是刘文豹多年来的习惯。

刘文豹:“今年的麦子基本上还可以吧,长势还是比较好,跟往年比要强得多。”

在父亲的影响下,刘斌和刘杰也养成了这个习惯,无论刮风下雨,总要去田间看看才心安。记者采访时,是水稻旱直播的第一天,刘斌、刘杰吃过早饭后,就要赶往作业的田块。

襄阳枣阳市弘农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刘斌:“把稻种直接播在土里边,让它出苗的这种技术,等出苗以后,我们再上水。”

3年前,刘文豹一家带着3台农用机械从宁夏回到襄阳。父子三人开始了新一轮创业。20多年没有回湖北种田,农业科技和农用机械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刚开始,刘斌沿用宁夏的水稻种植模式,结果第一年就失败了。

襄阳枣阳市弘农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刘斌:“后来我父亲建议说,我们还是按照当地的传统来育秧、插秧,去年产量还不错,每亩地能够搞到1300斤,旱地我们就采取种植小麦和高粱的方式,水利条件比较好的,我们就育秧、插秧,水利条件再差一点的,我们就采用水稻旱直播的方式,综合起来保证粮食稳产、增产。”

不同的地块,管理大不同。刘斌很用心,哪个地块何时下苗、何时浇水、何时收获,都了然于胸。刘斌拿出积蓄,先后采购了插秧机、抛秧机、无人机、旋耕机、收割机,逐步实现耕整、育秧、插秧、喷雾和收割全程机械化。弟弟刘杰则天天看书研究,把机械的功能摸得明明白白。去年,兄弟俩争取到政府补贴,购置了烘干设备。

襄阳枣阳市弘农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刘斌:“有了这个粮食烘干机,我们就可以对小麦进行提前收割,后期可以早插秧,可以保证水稻籽粒饱满。”

去年,董楼村这片农田被纳入小田并大田试点,更加提振了刘家人发展农业生产的信心。落户枣阳三年来,弘农种植家庭农场的账本一年比一年漂亮,去年收了近300万斤粮食,创下历史新高。盘算未来,刘斌、刘杰还想进一步扩大规模,准备到周边再多种点地。

襄阳枣阳市弘农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刘斌:“ 种粮是有奔头的事业,为此国家出台了各种鼓励扶持政策,政府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底气,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粮,是我们父子三人最大的心愿。”

(长江云新闻记者 廖云翔 枣阳台 杜军 邱超 责任编辑 范莉 刘琴沁)

责任编辑 李小涵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