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长江新闻号 | 刘杨锐观察——F-35能救日本吗?

  2016-12-26 12:03:12
分享到:

2016年的大幕即将落下之时,世人关注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了一片繁荣活跃而又暗藏危机的土地上——本周相继有两款当今世界顶尖战机宣布落户东北亚:今天,热议已久的俄售华首批苏-35S战斗机正式交付中国;而就在五天前,继接收首批F-35A之后,日本又批准在岩国美军基地部署16架F-35B战斗机。

有意思的是,两国此时的心气想来必然大不相同。对于中国空军而言,苏-35的到来不仅在现役三代机和四代机之间实现了很好的衔接,而且显著提升了现有空中力量的技术水平,对我军事航空工业发展也有裨益;而在日本来看,F-35的到来似乎意义更为重要,在F-15J机队日益老化落伍、F-22求之而不得、“心神”还停留在技术验证阶段的现实窘境之下,F-35想必是航空自卫队应对未来空中挑战的救命稻草。然而,F-35又真的救得了日本吗?

日本军事航空发展之路

上世纪后半叶,随着美制F-86、F-4和自产F-2战机的相继服役,日本军事航空水平是一度走在中国前面的,还成为首个装备高性能三代机的亚洲国家。

通过技术引进和自行研制结合,上世纪末日本军事航空技术整体实力向国际水准靠拢。根据日美《防务合作指针》,日本更是积极与美国联合开发先进军事航空装备以保持兼容互通。日本也形成了军民航空技术相互作用的良性格局,机身、航电与发动机零部件生产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自产C-2运输机和P-1反潜巡逻机也相继完成换代使命。

不过,日本军事航空工业一直高度依靠美国技术,独立研制能力难以满足下一代先进装备发展的要求,根据现实需求有效升级改进的举措也十分少见,由此也暴露出日本军事航空体系的明显缺陷。例如在军用先进发动机领域就存在空白,只能采用美制型号。如果日本无法摆脱在政治和技术上对美国的高度依赖,将很难真正自主研制高性能军机,这终究是某一型先进空中作战平台的到来所无法独力解决的,这也和中国基础扎实、装备研制体系全面而独立的格局形成了鲜明对比。

妥协之下的无奈选择

面向下一个20年,在军事航空领域重点发力的日本雄心勃勃而又亟不可待。从目前来看,已经停产的F-15J已呈现被中国现役主力战斗机压制的态势,更不提可能已经服役的歼-20重型隐身战斗机、近日完成首飞的歼-31升级改进型以及即将陆续交付的苏-35S多用途战斗机。美制F-35战机在这种情形下无疑是日本仓促应对中国空军三代半和四代机的唯一选择,这么一想,高达180亿日元(约合11.7亿元人民币)的单机价格又算得了什么!而这笔巨额军售订单,也将令美日同盟关系“越建设越依赖”。

可见F-35的到来不仅要令日本付出政治和经济的妥协,而且要极大阻碍其国内军事航空工业的发展机遇,走不出山姆大叔背影的日本军事航空工业,路在何方?

值得警惕的动向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军工生产潜力很强,战时军机生产可提速3倍。在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后,日本势必更积极参与国际研发项目,实现军事技术与制造能力的提升,保持日本军事装备国际竞争力。

如今,日本咄咄逼人的军事扩张态势及其与中国的主权争端是中日之间动武的最大诱因。在近年日本军力不断向外辐射的局面下,日本以F-35等先进武器平台为基础发展隐身、快速和远程空中进攻力量的动向值得我们关注和警惕。

声明:长江评论的观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不代表《长江新闻号》的立场。

责任编辑 长江新闻号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