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武汉横渡长江博物馆正式开馆 大力弘扬渡江精神

长江日报  2016-12-14 17:51:48
分享到:

武汉横渡长江博物馆一楼,观众在巨幅半景画《万里长江横渡》前留影。 记者李永刚 摄

武汉横渡长江博物馆。 记者李永刚 摄

经过近4年筹备、建设,今日,武汉横渡长江博物馆正式开馆。该馆位于汉口江滩公园中部,与江滩防洪纪念碑遥相呼应,为江城再添一道靓丽风景。自今年10月1日试运行以来,横渡长江博物馆开放试运行后吸引逾3.5万游客参观。

武汉市江滩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武汉深厚的渡江文化,群众浓浓的渡江情结,让这座全国首个以“横渡长江”为主题的博物馆得以建成。

在江滩中轴线打造城市新地标

2012年2月,武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徐明庭、程涛平、郑自来向市政府联合提议,打造畅游长江文化园。从1953年至今,武汉共举办38次横渡长江活动,武汉国际渡江节成为武汉城市最有特色的文化名片。

专家多轮讨论后认为,位于汉口江滩中段的渡江观礼台是建馆的最佳地点,渡江观礼台与防洪纪念碑正处江滩的中轴线。2012年底,博物馆建设方案正式确定:将渡江观礼台改造、维修,打造为武汉横渡长江博物馆。

渡江观礼台建成于1996年,因年久失修,内部功能、布局不适合展览需求。2014年底,市水务局启动实施横渡长江博物馆建设项目。经过十几个方案的讨论认证,最终采纳的建筑方案保持渡江观礼台原结构,仍为六边形体,但内部空间扩展改造。

为与博物馆所在的沿江老建筑风格协调,并体现特殊年代符号,博物馆外观采用苏式建筑风格设计,外观大气又具立体美感。建设强调高标准、高规格,让这个博物馆和江汉关一样,成为城市地标。

各方捐献撑起一个独特博物馆

“横渡长江”题材特殊,展品、文物涉及面窄。两年前,博物馆确定建设之初,就开始启动展品征集工作。江滩管理办公室联合长江日报发布江滩老物件征集公告,并联系各地博物馆、收藏家协会,广泛搜罗文物。“当初压力很大,我们几乎一无所有。”该馆展陈负责人刘小军说。

刘小军说,社会各界、武汉市民踊跃捐献,令该馆工作人员非常感动。88岁高龄的毛泽东主席原专职摄影师、著名新闻摄影家钱嗣杰把为毛主席拍照用的照相机、镜头等18件摄影器材,和他所拍摄的毛泽东1966年7月16日畅游长江原版底片、原版照片,捐给横渡长江博物馆;众多市民也捐赠了大量珍贵展品。“现在,馆内展品比较丰富,品类齐全。”

2015年5月,武汉横渡长江博物馆专家论证会在北京举行,中央文献研究室卢洁、中央党史研究室李颖、国家博物馆夏燕月、夏传鑫等专家参与论证,他们得出综合评价:展馆选题新颖、内涵丰富,具有地域特色,展览内容全国绝无仅有。

将渡江精神视作灵魂

武汉横渡长江博物馆由序厅、主展厅、多媒体互动厅、临时展厅、观景区组成。主展包括三个大板块:“击水中流”讲述毛泽东10年畅游的故事;“情系长江”展现毛泽东对长江保护、武汉及湖北发展所作的努力;“大江弄潮”反映1934年至今,武汉开展群众渡江活动的历史。

“仅仅展示毛泽东在武汉渡江的历史,还远不够,还要展示渡江精神,才能反映武汉渡江文化的完整内涵”,谈到“大江弄潮”板块设置构想时,建馆顾问团队一位负责人说,渡江精神鼓舞着武汉人,不断在各自领域创造佳绩。近年,长江救援队英雄事迹频传,他们舍生忘死,不计私利,把拯救生命作为责任,把渡江精神升华到灵魂层面。这些由渡江衍生的时代风采在馆内均有展示。“渡江精神是这个馆的灵魂。”

“对于武汉来说,渡江文化是特色历史文化,横渡长江博物馆的诞生填补了一个空白。”市江滩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说,横渡长江历史文化、渡江精神将为江滩再添精彩一笔,令这张城市名片更有内涵。

来源:长江日报  记者:宋磊

(责任编辑 刘浪)

责任编辑 刘浪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