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幸福在县|潜江·浩口村晚:老潘“靠边站”

长江云新闻  2024-02-14 19:52:05
分享到:

电视办“春晚”,村头办“村晚”。在潜江浩口镇,每逢春节,乡亲们都会自己张罗一台热热闹闹的“村晚”。来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去感受那份村里的欢乐。

记者吴简雅:“过年啦过年啦,给大家拜年啦,祝大家新年快乐!现在我在潜江市浩口镇‘欢乐乡村’联欢会的现场,这里已经是当地的村民参与并演出的第六届联欢会了,所有的乡亲们都来到了现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要看自己的邻居上台当‘明星’。”

潜江市浩口镇居民:“我之前上小学,我的自然老师教我自然的,上一个节目就是我的老师,她在上面表演,还有我的音乐老师也在上面。”

潜江市浩口镇居民:“一个小区的,他化了妆我不认识了。”

记者吴简雅:“您知不知道这个活动是谁办的?”

潜江市浩口镇居民:“我知道,是潘世茂。”

潜江市浩口镇居民:“是我们浩口文化站组织的吧,以潘世茂为主,他们喜欢搞,可以,得蛮尽心,搞得可以。”

这位,就是潘世茂,现任潜江市浩口镇文化站站长。上任40年,在这个人口不到6万人的小镇上,举办了近千场文体活动。照理说,他应该是在导演位指挥节目。不过,他现在也在指挥。

这几年,老潘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展馆拖地。他解释,这拖的不是地,是馆长的大义,他得带好头。实际上,这就是现在的老潘被“闲置”了。不过,年轻的老潘可是这里的全能选手,稀缺人才。

潜江市浩口镇文化站站长潘世茂:“我是83年复员回来,他们这里没有放映员,就把我弄到这里放电影,加上我在部队里面就是写写画画,我到这里来了不是如鱼得水,(后来)苦于经费问题,苦于这方面那方面问题,(文化站)就走下坡路了,后来他们都不搞了,就是我在,也没有人安排我,我就自然毛遂自荐当站长了。”

走马上任,还没来得及高兴,老潘就遇上了生存危机。当时,由于缺少经费,不少其他地方的基层文化站,变卖资产关停。他想保阵地,就得有盈利。好在通过租赁闲置场所,引进对外经营项目,保下了文化站。然而,想要发动群众参与文化活动,还是难!

潜江市浩口镇文化站站长潘世茂:“我就找了战友的老婆,我来跟他们做了几回工作,他认可了我们办的活动,老板嘛,何为老板?给你两个小钱无所谓的,你来了之后。”

生人不敢开口,开口就得找熟人下手,爱好唱歌的战友老张俩口子,被老潘盯上了。

湖北潜江艾美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成美:“小的电视机、影碟机,那个时候只有通过这些才能吸引别人,当时我们赞助,我就是希望潘站长能给我搞一个一等奖,一二三等奖(都行),没想到潘站长跟我搞了个赞助商奖。”

台上,赞助商老张两口子比赛失利,痛失前三。台下,“青歌赛”一炮走红,在浩口镇连续举办了十届。还让潘世茂在比赛中发现了一位骨干力量。

肖艳梅,本次联欢会导演,江湖人称浩口镇文艺界的“通讯录”。

潜江市浩口镇综合文化站文化员、潜江民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肖艳梅:“说的是我是导演,其实也是非专业的导演,就是平时工作积累的经验。陈书记,您好!”

记者吴简雅:“你每一个人都认识吗?”

潜江市浩口镇综合文化站文化员、潜江民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肖艳梅:“对呀,我每个人都认识,和人相处,你与他交流,让他感觉到很舒服,你还要对他的胃口,之后你叫他来参加活动,他不会拒绝你。”

靠着人脉网,老潘和肖艳梅在各村发展了132个文艺骨干。

潜江市浩口镇综合文化站文化员、潜江民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肖艳梅:“先摸底,哪个村里有一个老人家蛮会唱,卫生院里有一个唱得蛮好,(他们)既是你的文艺骨干,他们本身就很有号召力。”

家门口就是舞台,各村的文艺骨干带领着村民,纷纷成立了歌友会、舞蹈队、腰鼓队等26个文艺团体。文艺的种子在村民心中生根发芽。2015年,文化站决定举办“村晚”。可演员都是村民,节目内容也都是农村生活,想要上大舞台,还得改进。

潜江市浩口镇综合文化站文化员、潜江民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肖艳梅:“往往原生态的这些民歌的话,它可能在舞台上呈现的时候,好像艺术感不是那么够,你要想办法改编,就把这个谱子把它扒出来,然后我们再进录音棚,对它进行编曲,最后我们把它搬上舞台。”

在台上,肖艳梅是潜江民歌传承人,到了台下,她是歌友会的老师,每周六在文化站准时开课。

你们听,现在阿姨们唱得不错。但以前,她们练歌,那叫一个惊天动地。

潜江市浩口镇荆河歌友会成员龚光香:“我们刚开始唱歌的时候,身边的人都是不支持的,都觉得我们好像疯疯癫癫的,吃了饭没事,叫啊吼啊,在这里鬼哭狼嚎,赶我们,经常赶。他说,你们唱得歌难听,把河里的鱼都要闹死。随便他们怎么说,反正我们就坚持唱,2018年的时候,站里觉得我们老年人的精神可以,就把我们带到站里去唱。”

有场地、有老师,这群人均年纪60+的练习生,终于把跑到天边得调给拉回来了。这次“村晚”,他们连唱带跳,编排了原创节目,把年味带给大家。

随着“村晚”的连续举办,阿姨们走向了更多舞台,也迎来了新成员。

瞧瞧,这位满脸涂白的大哥,是镇里的陈会计。工作上,他一丝不苟,认真严肃。谁也想不到,生活里,他竟然是舞蹈队的特邀男嘉宾。

潜江市浩口镇舞蹈队成员陈良青:“我一个同学她在文化站上班,她说他们那边差男生,如果是在外面去比赛的话(有)男生会加分,我就说去试一试吧,我就跟着跳了一下,他们说可以培养一下。第一次上台的时候腿发抖,站着全身发抖。”

就这样,陈会计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舞蹈的“团宠”,每次排练都跟随自己的节奏,沉浸式起舞。

潜江市浩口镇舞蹈队成员陈良青:“跳舞的话接触的朋友多了,都是大姐姐,都是老师,你们说,我就笑,自己的心胸开阔了,自己感觉很好就行了。”

民间文艺团体队伍不断壮大,非遗表演也跟上了脚步。文化站挖掘出高台舞狮、采莲船等多个传统非遗表演,并联系镇里的小学,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每周都邀请老师傅去授课。

如今,浩口镇的小狮子们已经可以上台表演了,憨态可掬的样子,赢得阵阵欢呼。

一场欢乐的村晚结束后,站在人群之后的老潘被叫到了台上。

一场村晚落幕,但老潘与文化站的故事还在续写。采访结束后,我们遇上了回家过年的大部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乡土”与“春节”有了牵连不断的关系,诉说着我们最浪漫、最深切的乡情。而一场场“村晚”的背后,不仅是一场晚会,更是村民们守望乡土的浪漫宣言。

潜江市浩口镇文化站站长潘世茂:“我以后最大的愿望就是,退下来之后,我也来参加活动,打打太极,我的太极学了24式、42式,自由自在,跟他们玩在一起。”

潜江市浩口镇综合文化站文化员、潜江民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肖艳梅:“我就是希望,能够把我们浩口传统的地方的民俗文化,能够展示在更宽更广的天地里去。”

也许,我们很难用一两句来解释,但毋庸置疑,“村晚”给我们带来的是强烈而蓬勃的文化觉醒和自信。

(长江云新闻记者 吴简雅 全晟)

责任编辑 唐元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