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江湖寻龙⑥ | 湖北这个“国宝级文物”,居然是“龙窝”?

长江云新闻  2024-02-14 08:09:48
分享到:

你知道吗?

在湖北省博物馆里

竟然隐藏着一处不为人知的“龙窝”!

它竟然还是当年世博会的八件国宝之一

究竟窝里藏有多少条龙?

是否还隐藏着其他不为人知的秘密?

……

下面请大家一起走进“龙的世界”

“一千人眼中,有一千种龙的数量”

曾侯乙建鼓底座之所以被称作“龙窝”,是因其由八对大龙和数十条纠结缠绕的小龙构成,龙身互相缠绕镂空并镶嵌绿松石。这一国宝级文物曾在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惊艳亮相,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该文物最大的神秘之处,莫过于上面盘踞着“数不清”的龙。关于文物上面的龙的数量,至今还没有准确的统计结果。

记者抱着好奇的心态,尝试着数了数底座上龙的数量,得到的结果是98条。在数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很多龙都盘旋交错在一起,难免有遗漏。于是想再数一次,但这一次记者总感觉数多了或者数漏了,就像是走进了全是岔路的迷宫,兜了一圈最后回到了原地,无奈之下只能放弃。

湖北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来参观的游客基本会数一遍龙的数量,并且讲述了两则有关“数龙”的奇闻轶事:在1978年该文物在湖北随州出土时,科研人员就曾经尝试着对文物上龙的数量进行统计,但每当数到第66条后,统计的专家们总会出现不同的意见。此后,一位外国游客曾在博物馆里花费整整一天的时间试图数清楚底座上的龙,最终认定上面存在108条龙,但是后来无论其他人再怎么数,都会得出不同的答案:118条、120条、128条……

上述这些“江湖传闻”都在揭示着曾侯乙建鼓底座的复杂性。长江云新闻记者从湖北省博物馆处获悉,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高峰时期,曾侯乙建鼓底座作为其中的领军者之一,其工艺的复杂程度和当时统治者铸造时的重视程度,绝非一般文物可比拟。因此,“龙窝”里藏着多少条龙,至今还是个未解之谜。

屏幕前的你,不妨也来数一数,究竟这上面盘踞着多少条龙呢?

“全世界唯一不怕造假的文物”

关于曾侯乙建鼓底座的复杂性,除了“数不清”的龙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它的无法复制性。

据专家研究,建鼓底座乃是采用了传统的失蜡法、范铸法制作:先分段铸造,后经过焊接而成。而且,这件鼓座上粗壮龙身盘绕,并不像其他纹饰细小,分制之后的焊接十分有难度,成形非常不易。

因此,即使在今日拥有“顶级复制大法”3D打印技术的存在,目前依然无法制造出该文物完美的复刻品。

国外的科研团队也曾经尝试对建鼓底座进行复原,但最后他们发现,这个“龙窝”在诞生时运用了独特的空间构造性,力求骗过人类的视觉,让我们直到现代为止,都无法了解其构造顺序和龙的数量。最后外国科研人员不得不感叹:这不是普通工匠制作出来的东西!

对曾侯乙建鼓底座复刻的种种趣事,网友笑称:这可能是全世界唯一不怕造假的文物了!

从“龙窝”看中国龙形态的演变

许多游客在看到这个文物的第一眼时,都意识不到上面盘踞着的是龙,许多游客甚至认为上面其实是蛟龙、蛇。

因为该文物由于氧化褪色,加上绿松石的脱落,导致游客们很难去想象它曾经的模样。如果给它上色后,还是很好辨认出龙的形态的。同时,底座上龙的形态与大众对龙形态的认知不一样。这件文物属于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时期龙的形态与我们目前常见的龙区别很大。春秋战国时期的龙还并没有明显的爪和角,以表形为主,直到唐、宋时期,龙的形态才慢慢演变成我们目前熟悉的模样,爪和角开始变得棱角分明,同时头部的细节也更加丰富。

龙的形态还跟当时朝代的特征有关。战国时期由于礼崩乐坏,龙纹已经不再狰狞,甚至被贴上了“吉祥”的标签。龙也不再属于皇室的独家专属,许多诸侯都开始使用龙作为图腾。并且礼乐制度的丧失,让龙的数量在使用时也没有了限制,这才让我们在今天能够看到被“无数条”龙盘踞而成的曾侯乙建鼓底座。

看完这个“龙窝”

有没有受到小小的龙之震撼呢?

欢迎大家踊跃留言!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成汉 黄晓萌 索一方 朱哲鋆)

责任编辑 黄晓萌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