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追逐田园梦意外“大丰收”
在咸宁赤壁市,有一对武汉夫妻,带着寻求田园生活的梦想扎根乡村16年,他们把曾经杂草丛生、乱石遍地的荒山,打造成了鄂南地区最大的特色水果种植和深加工研发基地,还带领着周边的村民一起增收致富。
手上点着钱,脸上笑开了花。临近春节,在大丰收果业产业园里,何春来第一个领到基地年前发下来的1000多块钱。
咸宁赤壁市余家桥乡丛林村村民 何春来:“这就是我们一年工作的休假,老板给的补贴,感到非常高兴,明年继续努力,希望我们一年比一年好。”
湖北大丰收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 潘映红:“年底发这个钱,也是为了给他们一个新春的福利,让他们能够非常愉快地过个年,工资的话,我们的员工最少是4000多块钱以上,每个月的10号发,累积起来她一年能够拿到四万五到五万以上。”
在现场,有20多位村民获得补贴。2008年,家住武汉的潘映红和杨昕夫妇俩,带着寻求田园生活的梦想来到余家桥乡丛林村,流转200亩土地种起了杨梅。起初,种下去的杨梅树长势很好,但由于缺乏经验,杨梅树不幸染上了凋萎病,大部分都病死了,这差点摧毁了夫妇俩的田园梦。
潘映红爱人 杨昕:“打击是有,放弃没有,这个可能是在骨子里面有一种不服输的个性。”
凭着热爱,潘映红夫妇俩又继续筹资从浙江引进“黑炭”杨梅品种,又请来省市专家作技术指导,手把手教授施肥、整枝、看护等一整套种植技术。
潘映红爱人 杨昕:“杨梅树结不结果,包括它的产量好不好,就看你剪枝剪得怎么样,现在我们的修剪技术,我们的员工每个人都掌握,我们的果品质量,可以达到或者超过原产地的品质。”
看到杨梅树一年年茁壮成长,夫妇俩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来了。可就在2017年,杨梅丰产大量上市,却遇上了杨梅滞销,潘映红夫妇俩心急如焚,四处联系老客户和酿酒厂来收购杨梅。但要想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夫妇俩认为,必须走深加工的路子。为此,基地建起1栋2000平方米的科研楼、1栋8000平方米的水果深加工车间。并与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联合,先后成功研发出杨梅“金梅酒”、杨梅白兰地酒,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潘映红爱人 杨昕:“树上鲜果及时采摘及时浸泡,根据它的特点,给它起了一个商品名叫金梅酒,同时也根据我们的生产工艺要求,还有国家行业相关的规定,我们制定了金梅酒的企业标准,这是我们首创,通过上百次的试验,不断地调,不断想办法。”
历经16年的深耕,湖北大丰收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发展为一家集特色水果种植、水果深加工、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企业,有杨梅、蓝莓等10多个品种,建设绿色有机果园、农业休闲观光采摘体验园共2300多亩,合作联营基地3000多亩。
湖北大丰收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 潘映红:“我们整个园区准备在5年之内,打造一个赤壁国际杨梅酒庄,整个三产的产业链融合就是集康养、研学、种植基地的培训等等。”
在大丰收果业的带动下,余家桥乡乘势而上成立了多家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村镇近万名村民从事蓝莓、杨梅、枇杷等特色水果种植。当前,全乡各类水果种植总面积已突破1万亩,并全力打造“特色水果小镇”品牌,“水果+旅游”的格局初步形成。
咸宁赤壁市余家桥乡党委副书记 吴铭:“引领水果产业发展,带动老百姓增收,每年为我乡农民直接增收400多万元,围绕水果产业聚人才,发动村两委干部、年轻党员、种植能手,经过培训后成长为职业农民,夯实我们水果产业发展的基础,促进我乡水果产业三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先华 章珩 阴志维
通城台 黎赛明 赤壁台 徐勇 丁铮铮
通讯员 童金健 但唐静 付婧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