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总书记的话记心上”大思政课|杜诚诚:我是你的眼,你是我的光

长江云新闻  2023-10-31 10:30:48
分享到: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时代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奋斗诠释中国精神,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跑好我们的“这一棒”!长江云推出“总书记的话记心上”大思政课系列报道,第三场走进中南民族大学,以“跑好这一棒”为主题,分享荆楚新青年敢梦敢想、勇作勇为的奋斗事迹。本期讲述“光明使者”杜诚诚的故事。

“亚残运会火炬缓缓熄灭。此刻,不想说再见。我们,一定会再相逢!” 2023年10月28日晚8点30分,在杭州举行的第4届亚残运会闭幕式主火炬熄灭环节,一位坐着轮椅的姑娘,正声情并茂地为现场观众,特别是视障朋友们,讲解亚残运会火炬熄灭的难忘场景。这是前所未有的解说方式,也是亚残运会独一无二的情感表达。她用清亮温暖的声音将现场的舞蹈、特效、火炬熄灭等视觉场景一一转化成简洁优美的文字,触动了无数人的心。

这位温暖阳光的姑娘,就是“全国最美志愿者”、武汉市青山区新沟街道蒋家墩社区干事杜诚诚,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光明使者”。

“因为我自己淋过雨,所以我更想为别人撑一把伞。”

十几岁时,杜诚诚的左腿就长有神经纤维瘤。2005年,她考入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2006年被评为学校“首届十佳青年”。然而,就在这时,她左腿病变,只能依靠拐杖和轮椅生活。

不得不辍学的杜诚诚,在父母的陪伴与鼓励下,选择在家自学。2007年7月,杜诚诚通过招考,来到青山区新沟桥街蒋家墩社区,成为一名社区残疾人协理员。2009年,杜诚诚的病情再度恶化,病痛加剧,无奈只能对左腿进行高位截肢。“实在太疼了,连呼吸都觉得很疼。只有截肢,才能保住生命。”杜诚诚说,截肢意味着要切断动脉,如果碰上大出血,很可能连手术台都下不来。手术风险很大,很多医院都不敢接收。

最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范里医生冒着风险对杜诚诚进行了手术治疗。在父母的全程陪护下,手术后的杜诚诚慢慢恢复。“是范医生给予了我第二次生命,我希望像他一样尽力去帮助别人。”时隔11年,杜诚诚依然满怀感激:“因为我自己淋过雨,所以我更想为别人撑一把伞。”

感恩的种子一直深埋在她的内心。2010年,武汉市残联要在每个社区设立一家盲人电影院,杜诚诚所在的蒋家墩社区便是青山区的电影院建设点。她知道很多视障人士也渴望能“看”电影,便报名参加给盲人讲电影的志愿服务工作,由此开启了她的人生新旅程。

“声音是看得见的光!我想成为黑暗中的那束光。”

2018年4月26日,是杜诚诚永生难忘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市青山区青和居社区考察。看到坐在轮椅上的杜诚诚,便快步上前伸出双手,与她的双手紧紧相握。总书记关心地看着她,听她介绍为盲人讲电影志愿服务的工作情况,并夸奖她“为盲人讲电影,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临别时,总书记对杜诚诚说了一句“谢谢你”。

“总书记的一句‘谢谢’,我的眼泪‘唰’地一下流了出来。让我增加了前行的动力,鼓励我继续做得更好。”杜诚诚由衷地说,14年来,每一句谢谢、每一声鼓励,都意味着这份工作的价值,也是她生命的价值。

杜诚诚为盲人讲解的第一部电影是《山楂树之恋》。第一次讲解电影,她特别想把这部纯美的故事完整地展示出来。由于没有经验,她经常是一分钟电影,讲解稿却要写一个小时。一遍一遍看,一遍一遍改,一个片段反反复复能看上20多遍。即使是半夜三更人都睡下了,只要脑海里浮现出电影画面,她也会爬起来,拿起枕边的笔,记上几笔。“唉,老三和静秋最后还是没能在一起……”“这样的爱情太遗憾了……”那场电影结束后,几位盲人朋友一边讨论着电影剧情,一边摸索着走过来,激动地握着她的手说:“我活了半辈子,这是第一次‘看’电影,你就是我们的眼睛”。杜诚诚很惊喜自己的选择和努力,得到了这么好的反馈。她说:“原来,声音是看得见的光!我想成为黑暗中的那束光。那一刻,我决定,要将这件事情一直做下去。”

对于一个非专业讲解的人来说,把一部电影讲好,并不容易。从画面细节到人物的表情动作,都需要形成文字,才能让听的人更好地去理解。尤其是感情戏的把握,用哪个词汇去表达和传递,都需要仔细斟酌。一部电影的讲解稿,有时候杜诚诚会准备一两个月,准备的解说词有一万多字,有的甚至要达到两万多字。一部电影,总是反反复复要看上七八遍。由于不能久坐,每写一会儿,杜诚诚就得拍打、按摩腰和大腿,缓解下肢酸痛。为了能快些完成讲解稿,她有时干脆趴在床上写,累了就换个姿势继续写。

14年来,她为一万多位盲人朋友讲述了300多场电影。为80多部电影写下了100多万字的讲解稿,还有近百万人通过网络直播,听过她讲的电影。50多岁的桂师傅是社区盲人电影院的常客。第一次听杜诚诚讲完电影后激动不已。他对杜诚诚说,自从十几岁失明后,他的娱乐生活,就是听听收音机,再没想过自己还能重新找到看电影的感觉。

杜诚诚讲得最多的是反映残疾人生活的励志片《特别的爱》,讲述了一个智障男孩从街头篮球场一路打到全国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励志故事。她问孩子们听完电影的感受,一个孩子说:“虽然我们不完美,但是通过努力一样可以有精彩人生”;另一个孩子说:“我们也要尽力去帮助身边的一些特殊的小朋友”;还有个男孩说:“如果有一天我的眼睛看不见了,我也要勇敢地活下去”;还有的孩子会鼓励她:“诚诚姐姐,加油!”……

这样的时刻,让杜诚诚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讲电影志愿服务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他们真的可以从电影中获取积极向上的力量,也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十多年来,无数个这样的瞬间成为杜诚诚坚持不懈的动力源泉。她说:“我感到,我是他们的眼睛,他们也是照进我生命里的一道光。我更加坚定要通过讲电影,用声音带给他们穿透黑暗的力量。”

要把这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坚持做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尊重和保障人权,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支持和鼓励残疾人自强不息。”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虽然我也曾经历过人生的至暗时刻,虽然到今天我还是无法正常行走,但是,这不妨碍我努力地生活,不妨碍自己成为更加自信的‘生命发光体’!”杜诚诚说,为盲人朋友讲电影的这些年,她的生活也发生着改变。“最大的变化就是,我的生活半径扩大了,过去只是家与单位两点一线,现在经常外出讲电影、办活动,自己的世界大了很多。”

杜诚诚希望通过电影,也给盲人朋友们带去这些好的变化。“我想成为黑暗中的那束光,希望听电影能成为盲人朋友排解苦闷的方式。他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也希望电影中讲述的故事、传递的价值,让他们找到信念,打开视野,生活越来越好。”未来,她说要把总书记称赞的这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坚持做下去,将更多的正能量传递出去,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编审 | 李登清

策划 | 孙俊

记者 | 田思凤

美编丨成雨静

责任编辑 董晶菁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