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总书记的话记心上”大思政课|潘郭华:黄梅农文旅联姻“天仙配”

长江云新闻  2023-12-01 10:30:48
分享到:

强县域经济,促乡村振兴!在大力实施强县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县域发展“领头雁”们用智慧和实干,出新、出彩、出圈。长江云推出“总书记的话记心上”大思政课系列报道,第四场走进黄梅县,以“强县有妙招”为主题,展现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各类“能人巧匠”立足岗位、牢记嘱托的奋斗故事。本期讲述黄梅县发挥农文旅资源禀赋优势,打造“农文旅融合开放发展先导区”,唱响强县工程新篇章的故事。

“一提到黄梅,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黄梅戏。”黄梅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郭华介绍,黄梅是黄梅戏故乡,一曲《天仙配》,把“黄梅”二字遍刻神州大地。

黄梅拥有“黄梅戏”“黄梅挑花”“佛教禅宗祖师传说”“岳家拳”四张国家非遗名片,还是全国“诗词之乡”“楹联之乡”“武术之乡”,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连续五届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的古寻阳在黄梅,“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江心寺在黄梅,“不越雷池一步”古称雷池的龙感湖国家级湿地保护区也在黄梅。“黄梅是一座亟待大家深入发掘的文化宝库。”潘郭华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潘郭华说,今年初,黄冈市委市政府将黄梅定位为“农文旅融合开放发展先导区”,黄梅县委县政府也将文旅产业确定为全县“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农文旅深度融合这曲《天仙配》,可以说是唱响了黄梅强县工程的新篇章。

非遗文旅手牵手

奏响文旅融合的“协奏曲”

黄梅拥有强大的“世界级”文旅IP——非遗。如何让黄梅非遗文化“出圈出彩”,成为流量密码?东山问梅村探索出一条非遗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潘郭华提到,东山问梅村所在的多云山就是国家级非遗黄梅戏的发源地。茶女低吟,樵夫浅唱,来到问梅村,就不能不感受一下原汁原味的黄梅戏。景区以黄梅戏为主打特色,放大非遗文化优势,组织专业戏曲演员,每天在景区内巡演,让黄梅戏走上街头。问梅村成了名副其实的戏剧村,处处有“戏”!

景区还增设了街区快闪、街区巡游等多种演艺形式,古老的黄梅戏配上流行的表演形式,让游客体验感满满!

在景区内打造嵌入式、交互式的沉浸体验,景通过戏“活”了起来,戏通过景“热”了起来,两者互为表里,让文化和旅游实现了同频共振。

潘郭华认为东山问梅村的创新探索,是黄梅县推动文旅融合的一个缩影。除了东山问梅村,黄梅的老铺村玫瑰谷漂流、养马岭抗金城、牛牧村香樟园等一批网红景点,这些景点通过文旅融合䠀出了一条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田园风光搭鹊桥

唱响农旅交融的“合奏曲”

黄梅不仅有“灵润隽巧”的文化底蕴,更有好山好水好风景!旖旎多姿的山水风光,理应走出“深闺”,被更多的人看到!究竟什么是乡村旅游+呢?

潘郭华向在场的嘉宾讲述了袁夫稻田探索三产融合的故事。位于黄梅大河镇永安水库坝下的“袁夫稻田”,最初仅仅以种植售卖有机大米为产业,一次偶然的机会,让稻田上充当办公室的几间房屋变为热门打卡景点,创始人袁勇刚从中看到了农旅融合的可能。随后,他逐步增设了特色民宿设施,以大米为原料,开发特色深加工产品。游客既可以在田间体验一把耕作的乐趣,还可以直接购买品牌包装的大米产品,尝一尝土地上的滋味。就这样,“袁夫稻田”逐渐形成了生态种植、观光游览、生活体验、产品展销为一体的旅游景区,率先成为了黄梅“三产”融合的典范,年游客量20余万,收入数千万。

潘郭华说,相比“袁夫稻田”,“绣娘田园”则是另一番风光。2019年,杉木乡邓雄、邓蓓兄妹看好家乡藕塘村的山水资源,以黄梅戏宗师“邢绣娘”为品牌标识,在祖祖辈辈劳作的土地上建起了“绣娘田园”,种植茶树,并形成了茶叶和农特产品生产线,逐渐打造成了集特色农业观光、茶叶林果种植、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如今,在“绣娘田园”,既能看萌宠大集结,又能在万亩生态基地采摘体验、研学旅行,还能品尝休闲农庄特色农家菜。

以景区聚集人气,以文化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以观光农业赋能传统农业。农旅结合,让这些过去不显山、不露水的小山村,也能够筑梦有成。

城市商圈双飞翼

共谱商旅融汇的“奏鸣曲”

一段舒适的旅途,建立在便捷的交通和完善的商圈建设之上。2022年“黄黄”高铁开通,让黄梅正式进入“双高铁”时代。八方游客来黄梅更加便捷,给黄梅文旅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交通+旅游”,如何玩出新花样?

潘郭华介绍,下了高铁,游客们可以直接乘坐“高铁黄梅东站-绣娘田园-东山问梅村-四祖、五祖一城区”的旅游交通专线,这条旅游交通专线时间短、速度快,避免了舟车劳顿,可以一站式逛吃逛玩。如果想自驾,沪渝、福银两条高速畅通无阻;如果想去领略一番自然风光,新建的英梅高速,可以无缝接入大别山及井冈山旅游网。可以实现高铁、公交、客运、出租等换乘接驳一体化,建立以站为点、分散辐射的立体交通网。

打造商圈经济,同样是旅游发展的重要一环。如何发展城市商圈?潘郭华给出了黄梅做法:黄梅县通过“两步走”加快改造升级步伐。第一步,黄梅城区小南街、古塔小游园、老东街等老城区依托废名故居、千年古塔、鲍照遗址等文化文物资源,建设了一批富有特色的主题公园,让百年老街拉满文艺范、充满烟火气,游客们纷纷前往打卡,小南街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街。

第二步,做精文创产品开发。比如黄梅挑花服饰、特色鱼面、博物馆衍生品等,大家可以亲自参与挑花制作、荷叶茶炒制,还可以去果酒酿造车间现场直击生产流程。这些举措既新奇又种草,大大提升了“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品质。

营销推介组CP

共奏农文旅融合的“交响曲”

“留得好山水,更要会吆喝。”潘郭华指出,新形势下营销和推介需要打开新思路,才能吸引更多游客企业聚焦黄梅。

今年以来,黄梅县先后开展了“黄梅旅兔闹新春”“黄梅正月唱大戏”等系列文旅促销活动;举办了2023黄梅禅文化论坛、湖北省第十一届黄梅戏艺术节“万人唱响大黄梅”暨首届全国黄梅戏爱好者艺术节等活动;建成“黄梅文旅云”数字平台,实现全媒体推送、全矩阵宣传、全网络互动。

当前,黄梅县正在加大招商引资和政策支持力度,瞄准中旅、中青旅、华侨城等头部企业,重点打造北部非遗文旅产业群、中部农耕文旅产业群、南部特色文旅产业群,全域旅游格局正在逐步形成。黄梅农文旅的融合发展,亟需借智借力、借船出海,打造出世界独有、黄梅独具的特色文旅IP,诚邀八方来客、四海宾朋,前来黄梅投资兴业、共谋发展。

潘郭华盛情邀请:“黄梅有戏,风光正好。热情好客的黄梅人民早已备下山水盛宴、文化大餐、乡愁小菜,真诚的欢迎大家在工作之余,来黄梅走一走、转一转,听一听黄梅小调,看一看黄梅秀色,尝一尝黄梅风味,许一份美好心愿,结千年黄梅情缘。”

强县域经济,促乡村振兴!当下,文旅业态新玩法不断刷屏,区域谋求“破圈”花样出招。在大力实施强县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需要广大干部群众不断用智慧和实干,出新、出彩、出圈。

编审 | 李登清

策划 | 孙俊

记者 | 高山月

美编 | 向悦

责任编辑 万缘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