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的话记心上”大思政课|罗旭平:从一棵千年古樟到一片乡村乐园
强县域经济,促乡村振兴!在大力实施强县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县域发展“领头雁”们用智慧和实干,出新、出彩、出圈。长江云推出“总书记的话记心上”大思政课系列报道,第四场走进黄梅县,以“强县有妙招”为主题,展现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各类“能人巧匠”立足岗位、牢记嘱托的奋斗故事。本期讲述牛牧山村从一棵千年古樟到一片乡村乐园的故事。
“这个项目能落户苦竹乡,还得感谢村头一颗千里古樟树。”几年前,黄梅隐约乡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旭平在黄冈市寻找农文旅融合的项目,他来到了苦竹乡牛牧山村,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颗千年香樟树,便与它一见钟情——这实在是一颗有故事的树啊!
说它最古老,是因为它有1010年的春秋——2021年,湖北省林业局在全省宣布这颗古树入选“湖北十大最美古树”和“湖北五大树王”。这份荣誉得益于牛牧山村村民千百年来的悉心呵护,他们世代相守——“不随意破坏一草一木”。
说它最传奇,是因为它渊源厚重,文脉绵延,背后有着美好的寓意——因“樟”谐音“章”,古时读书人便有“栽樟赴考”的习俗,寓意文章锦绣、科举高中。后来村里的樟树越种越多,寓意也愈加丰富。有象征夫妻同心的连理樟、高中及第的状元樟、妯娌情深的姊妹樟……
说它最有魅力,是因为它饱经沧桑,却依然风华正茂——古有黄梅戏一代宗师邢绣娘在树下唱戏,今有央视热播剧《黄梅戏宗师传奇》取景拍摄,刚刚杀青的黄梅首部红色院线电影《血色黄梅》也有大樟树的身影。
罗旭平介绍到,如今在牛牧山村,村民们不时在树下搭台唱戏,大家过足了戏瘾,与千年古樟一唱一和,营造了无边的浪漫和惬意!
倾力打造“网红树”
于是,罗旭平选择苦竹乡为乡村振兴文旅项目试点,让这棵充满故事的树走出去。他决定联合黄梅县,将这颗千年“老寿星”打造成网红乡村旅游IP。围绕这棵树的故事,唱一出“文旅好戏”、写一篇“乡村新章”。
怎么做?完善配套设施是第一步。
都说要致富先修路。罗旭平提到,以前到村里的路坑坑洼洼,简直得跳芭蕾舞才能走过去。为了方便游客,罗旭平配合黄梅县把水泥路改成了宽敞的柏油路,同时,修了5米宽的联村公路,连接隔壁柳新屋村的青山绿水生态园,打造苦竹乡环形生态旅游圈。
除了修路,还要打井。以前的牛牧山村“上半年水质差,下半年无水吃”,水源并不富足。百姓吃水,如何解决?项目一开始,罗旭平和团队们就帮助各个村组就地勘探、打井取水、修池蓄水……从这一刻起,牛牧山村的老百姓吃上了“优质水”“放心水”。
接下来,还要解决村里的用电问题。长期以来,由于村里电压不稳定、电压低,到了夏天,空调都带不动,于是罗旭平和团队们重新更换用电线路和变压器,一次性消除了村民用电的烦心事!
通过修路、打井、电路改造,村民不仅实实在在感受到农文旅开发给他们带来的实惠,也让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村里打卡,欣赏这棵“网红树”。
摇身一变“致富树”
打造香樟“网红”是第二步。通过香樟树带动整个村庄焕发生机是罗旭平更美好的心愿。
罗旭平介绍,“一肩挑两祖,头上顶老祖。”这是牛牧山村地理位置的生动比喻。牛牧山村离黄梅县城15分钟车程,四面青山环绕,绿树成林,地势开阔如绿色盆地。如何让这个绿色盆地变为“聚宝盆”,古树名木变为“摇钱树”,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充分发挥牛牧山村的资源禀赋”是罗旭平给出的答案,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旅游休闲为形态,风土文化为灵魂,按照“一心一环三区”总体空间布局,打造了这片沉浸式田园综合体和沉浸式童年时光乐园,让游客看得见乡愁,望得见炊烟,寻找童年的回忆......
如何寻找这份记忆?罗旭平这样描述——坐上“香樟园号”小火车,梦回儿时的时光;花季时节在梯田间徜徉在花海之中,体验泛舟江上,在山水田园间邂逅诗与远方;夜幕降临,搭起帐篷,观巨幕电影,赏国风民乐表演,啤酒烧烤开始狂欢……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建设,今年国庆,罗旭平和团队们开园迎客,门票免费。国庆中秋8天假期,共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00万元。
参天拔节“振兴树”
景区开园了,团队们也有收入了。那么,如何通过这个景区,让村里找到更长远的兴旺之路?这是罗旭平和团队们要走的第三步。
罗旭平介绍到,作为乡村振兴项目,景区采取和村庄共建的模式,他们提供“游玩”方面的建设,围绕游客的“吃、住、娱、购”其他方面,全部由公司指导协助老百姓自己来做。
村里的老百姓找到了种地的第二出路,他们有的在景区旁批发售卖饮用水、玩具和零食;有的学习烧烤——卖烤红薯、烤香肠,虽然没有淄博烧烤那么出名,也能赚得一笔不小的收入;还有的专门去学了做奶茶、卖茶饮。
罗旭平说起香樟园农庄老板柳志安赞不绝口,知道景区马上开业,柳志安忙把民房改建成农家乐,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屋里院里加起来,每天都不少于20桌,合计收入约10万元,看到柳志安的成功,大家发展的动力更足。目前,还有3家农家乐正在筹备开业,全村一派欣欣向荣之势。
景区火了,村子活了。村里的致富路,一下子就宽阔了起来。在景区的带动下,牛牧山村通过流转土地、种植品牌水稻,发展光伏发电项目,每年村集体收入都有20多万元。
在罗旭平的带动下,景区开园以来,他们安排了12名村民长期就业,间接带动500余名村民增收,解决临时用工3000余人次。目前村里正在筹备成立村级资产管理公司,将村里闲置资产集中整合利用,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罗旭平表示,在未来,他们将田园观光、农事体验、科普研学、休闲度假、无动力游乐设施、帐篷酒店、民宿等旅游产品跨界融合,进一步发掘古树名木的生态、文化、旅游功能,把保护古树名木与和美乡村建设等相结合,将山区变景区,田园变乐园。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罗旭平的故事是黄梅县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缩影。从一棵树到一片乡村乐土,这棵千年古樟,是历史留给当地的禀赋,是文化赋予当地的流量密码,是“新农人”建设美好乡村的依托,也必然是老百姓幸福生活的见证!
编审 | 李登清
策划 | 孙俊
记者 | 万缘
美编 | 胡家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