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古到明清,南漳亿万年的历史与文明都“藏”在这里!
历经亿万年的沧桑变迁,湖北鳄鱼化石、青铜鼎、铜鎏金带銙等文化遗迹,描绘着湖北南漳金戈铁马的历史画卷;古朴典雅的石器、青铜器和瓷器,见证了南漳文明的曙光。随着岁月的流逝,南漳历史的余韵,文化的甘醇,愈加让人流连忘返。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味“藏”在南漳县博物馆的历史与文明。
南漳湖北鳄鱼化石 湖北鳄类,距今约2.48亿年前的早三叠世晚期,目前全世界仅发现于南漳至远安一带的山系中。
剑齿象属哺乳动物 其时代为中新世晚期,距今约530万年前,剑齿象臼齿化石,于1986年在肖堰镇石羊子河一山洞内发现。
穿孔石钺 其时代为新石器时期,1963年发现于南漳县蛮河流域,石钺前身为生产工具,之后演变为武器,最后成为象征权力和地位的礼器。
石斧 新石器时期人类的生产工具,于1991年在南漳县肖堰镇七星寨内发现。
青铜鼎 始为古代炊具,其后演变为重要的礼器,该鼎属东周时期,于2012年在武安镇赵家营村出土。
青铜缶 为古代酒器或水器,该缶属东周时期,于2012年在武安镇赵家营村出土。
阙形空心画像砖 为墓葬建筑材料,其时代为东汉时期,1997年在南漳经济开发区马家洲村出土,该砖制作精细,画面丰富多彩,在湖北省属稀见珍宝。
陶猪圈 为东汉墓葬的随葬冥器,以农家小院为形式,院内设置猪栏、厕所,造型别致。该藏品于1988年在城关镇花石桥墓地出土。
三辅首铜铣 为古代盛水器,其时代为西汉时期,上世纪六十年代出土于南漳县城西部。
鸟首流长鋬(pan)铜鐎(jiao)壶 为东汉实用炊具,鼓形器体、置鸟首流、长鋬(pan),下附三蹄足,上置连体翻盖,造型精美,于1988年在城关镇花石桥墓地出土。
青瓷鸡首壶 产于魏晋时期,2002年出土于南漳经济开发区木林村。
琉璃耳珰 产于魏晋时期,耳珰为当时妇女常见的一种耳饰,至隋唐以后,逐渐被耳钉取代,该器物保存至今极为珍贵。
铜鎏金带銙 其时代为唐代,2009年出土于肖堰镇杜家沟村,带銙分由扣、头、稍等14节銙组成,通体鎏金,工艺精细,极为珍贵。
瓷水盂 其时代为唐代。通体施黄色釉,口外施三组绿彩、溜肩、扁鼓腹,2006年出土于九集镇旧县铺村。
双鸾双兽云纹花枝镜 其时代为唐代,八出葵花形、花瓣钮座,钮座左右各一鸾鸟,上下各一瑞兽,云纹、花枝穿插其间。
八卦琮式瓷瓶 其时代为清代,通体施豆青釉、釉质肥厚、器形仿古玉琮形制,器身外壁四面以凸起的八卦纹装饰,造型古朴雅致。
双带玉砚 外观为长方形,质地细腻、色泽湿润,色呈深褐色,两端天然白色纹理如带环绕,为清末留日学士、辛亥革命时期武汉国民临时政府内务部长冯哲夫转辗收藏并传于后代。
作者: 陈易/高波/杨瑷祯
编辑:侯晓玲|责任编辑:方荩娅
审核:代军
(责任编辑 姜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