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襄阳南漳:推动公厕建管体制改革

云上南漳  2023-11-02 16:18:39
分享到:

公厕虽小,却关系着民生大事。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从群众“急难愁盼”出发,深化公厕建管体制改革,投入820万元新建、改建26座公厕,努力化解束手无“厕”的尴尬。

徐庶文化广场位于南漳县中心地带,依托广场内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徐庶故里”而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平日里既有前来参观“徐庶故里”的外地游客,也有来此下棋打牌聊天的附近居民,广场周边还有密集的商户,人流量很大,然而一个小小的公厕却成了大家多年的期盼。

商户老板王建平说:“原来没有厕所,我们一般跑到别人单位、私人屋里借用,很不方便。”

市民周灵说:“以前在这里玩,上厕所跑很远,跑到附近单位上厕所。”

民生无小事。作为公共厕所的主管单位,县城管局也有苦衷。

县城管局副局长钱军说:“徐庶故里是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周边不能存在固定建筑,为此我们也想了很多方法,与附近单位也沟通过,想改造他们内部的公厕供大家使用,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达成。”

既要符合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又要解决了老百姓“如厕难”的问题。县城管局也曾采取设置移动公厕的方式来缓解如厕难题,但仍不能满足需求,相关部门也一直在积极谋划,寻求破解之策。

县城管局副局长钱军说:“最终我们与徐庶社区协调,达成一致意见,由城管局出面,长期租赁他的两间门面用来改建公厕,来解决游客和居民入厕难问题。”

在徐庶文化广场南侧,是城关镇徐庶社区用于出租的一排门面房,背靠广场。在相关部门的促成下,县城管局出资租下与广场相距最近的门面,新建了这座公厕,并聘请了固定的保洁员进行保洁,既不影响文物保护工作,又解决了大家的如厕问题,可谓一举双得。

市民周灵说:“现在这里建个厕所很方便,里面的卫生设施建的也好,里面打扫也干净,方便了大家,也方便了老年人在这里活动。”

在城关镇龙华大道上,大货车排成长队,缓缓驶入华新水泥(襄阳)有限公司,然而企业与司机们都面临“如厕难”的问题。

华新水泥(襄阳)有限公司行政管理部绿化主管都红波说:“每天差不多有1200多台货运车辆进出我们企业,很多货车司机入厕需要排队等待,但我们企业内部的卫生间非常有限,司机们上卫生间很不方便,我们也很头疼。”

服务好货运司机群体,就是服务好企业。县城管局主动与企业对接,投入57万元在企业停车场的一个角落高标准新建了一座150平方米的公厕,设有19个小便池、蹲位井,配有工具间、第三卫生间、母婴室等,这也是南漳县新建的占地面积最大、设施最完备的一座公厕。

华新水泥襄阳有限公司行政管理部绿化主管都红波说:“新公共卫生间就建在新停车场旁边,规模大、条件好,极大的方便了司机们上洗手间,也解决了我们公司的难题。”

货运司机谢丹说:“以前没有建卫生间的时候到厂里面,有的时候还要登记排队,现在这个地方建了个公厕,非常方便,过来又干净又卫生。”

为了让这些公厕能保持长效运转,充分发挥作用,县城管局聘请了专业的保洁公司,按照每两座公厕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对城区内所有公厕进行日常维护,并对公厕每天的卫生情况进行考核打分,同时在城区的13个网格设立61名信息员,对公厕环境进行社会监督。

县城管局副局长钱军说:“公厕建成以后,我们聘请有专业资质的第三方企业进行专业的管护,每天安排人进行清扫保洁,制定巡查制度和‘四无’‘六净’的考核标准,确保每天公厕干净整洁。”

截至9月底,南漳县今年新建改建的26座公厕已全部投入使用,目前县城公厕已达到92座。

县城管局副局长钱军说:“今年以来,我们从改建、使用、管理入手,积极筹措1300万元,新建了8座公厕,改建了18座老旧公厕,调整了37座公厕管理体制,极大了改善了广大居民的入厕环境。”

记者:廖楚雄 王玮 王鼎

编辑:侯晓玲|责任编辑:方荩娅

审核:代军

(责任编辑:李雪婷)

责任编辑 李雪婷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