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市委书记赵洪福: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 筑牢防汛安全底线
丹江口市位于鄂西北、汉江中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辖20个镇(办、处、区)、194个村,是全省防汛重点城市,历来是以秋汛为主的山洪、坨子雨易发区。今年入汛以来,丹江口市降水明显偏多,共出现10次大范围强降雨天气过程,累计平均降水量684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多约3成;气温总体略高,阶段性强降水和高温天气交替出现。丹江口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紧盯“不死人、不溃堤坝、不毁涵闸、不内涝、不断水电、不断路桥,确保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秩序正常”的“六不一确保”目标,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工作。
一、压紧压实防汛责任
一是强化调度部署。丹江口市先后召开防汛抗旱工作会议40余次,安排部署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
二是坚持领导靠前指挥。强降雨期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赴镇(办、处、区)检查指导防汛工作。市“四大家”领导分别到包联镇(办、处、区)开展防汛工作督办检查。
三是健全责任体系。丹江口市根据人员变动情况调整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组成人员,继续实行防指“四双”工作机制,构建上下贯通的防汛抗旱指挥体系;各地也调整充实了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明确了相应责任人。对90座中小型水库171名防汛及安全管理责任人在市政府官网上公示。市防指印发《2023年中小型水库及电站防汛任务的通知》,督促各相关责任人积极履行岗位职责。
四是压实基层一线包保责任。明确市镇村山洪灾害防御包保责任人414个,形成工作责任台账;全市47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明确网格员472人,高风险区域逐一制定了人员转移避险路线图。
五是强化培训提升。组织市、镇、村724名从事防汛抗旱工作的干部参加各级培训5次。
二、强化应急备战
一是修订完善各类预案方案196个。
二是强化应急演练,全市共开展演练141场次、参演1.5万人次,其中十堰市级防汛抢险演练6月30日在丹江口市举行。
三是充实应急队伍,全市组建综合应急抢险队伍38支4410人。
四是强化物资储备,共储备有各类防汛抗旱物资5.57万余件,总价值820余万元。成立20个乡镇应急办(消防救援所),15个乡镇配发了多功能应急救援车,可实现消防(森林)灭火和抗旱供水等应急所需。
五是完善监测预警体系。丹江口市经过连续10年的项目建设,已建成较为完备的监测站网、预警系统和监测预警网络,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到报率常年在98%以上。
三、加强隐患排查整改
一是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整改。结合安全生产春季攻势,组织40余个工作组对全市库塘堰渠等十大领域多次开展地毯式排查。,共发现并整改隐患问题281条。
二是做好城区排涝能力提升。采取疏通管道、增设雨水篦子、雨污分流改造等方式,确保城区10处易积水点在雨停后30分钟内消退;同时,储备大型排涝机械7台套。
三是强化地灾动态监测治理。充分发挥154处地灾专业监测预警系统“哨卡”作用,实现监测全覆盖,确保在预警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
四、强化研判预警
先后组织气象、水利、应急、自规等部门会商研判12次,发布气象预警预测信息125批次、短信80万余条,并推送至所有相关人员;“叫应”各类责任人400余人次。
五、加强人员转移避险
针对10次强降雨过程,市委、市政府提前下发通知部署防范应对,10次组织部门联合会商并印发会商研判意见下发各类文件40余份。及时组织转移群众1040户2111人次,实现“零伤亡”。
六、强化宣传动员
以“5·12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五进”活动和户户走到保平安活动为契机,共举行各类集中宣传活动50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6万余份,发布公益短信40万条,直接受益群众20万多人。
七、强化抗旱准备
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在做好防汛工作的同时,积极做好防旱抗旱准备工作,加强各类蓄水工程调度。密切监视天气变化趋势,动态掌握水库、河网蓄水和用水情况,及时调度各类水源工程,切实保障供水安全。
八、强化值班值守
每逢强降雨天气,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在防办坐镇指挥,研究部署,市防指九位市领导自5月1日起轮流在市防办带班。市防办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
来源: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责任编辑:澹台冬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