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市委书记郝胜勇:突出“八个强化” 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汛期以来,大冶市平均降雨累计值为971.1mm,较历史同期(862.96毫米)偏多12.53%,较去年同期(362.2毫米)偏多168.11%。面对突如其来的汛情,大冶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要求,从严从实落实各项防汛措施,坚决守住“不溃一堤、不垮一坝、不亡一人”的底线,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强化防汛工作领导。建立了市委书记、市长为指挥长的双指挥长和水利、应急部门组成的双防办工作机制。设立3个流域片区指挥部、3个行业职能指挥部、1个机动抢险分指挥部和1个维稳分指挥部,下辖14个重点水利工程防汛抗旱分指挥部,加强对防汛抗旱工作的领导。对全市所有河湖、水库、山塘和尾矿库、地质灾害点,实行市领导、乡镇部门责任人、村湾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岗位责任人等防汛“五级责任”包保全覆盖,做到“区域有人管、设施有人查、堤段有人防、水库有人守”。
强化隐患排查整治。按照“汛期不过,排查不止,整改不停”要求,市防办统筹水利、应急、资规、农业等部门,组建8个防汛抗旱检查组,加强非煤矿山、尾矿库、地质灾害点等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实行清单式管理、挂牌式督办、销号式整改,确保无死角、无漏洞、无盲区。同时,投入本级资金1382万元,对全市各乡镇水利设施整治修复工作,进一步夯实防汛抗旱基础,提高防汛抗旱能力。
强化预测预警叫应。始终贯彻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的方针,做好预测预报预警。市防办定期组织部门会商研判,通过短信、微信、QQ、传真等发布预警信息10万余条,提高市民安全防范意识,督促相关部门做好灾害防范工作。严格落实“叫应”机制,针对“7·22”金牛镇特大暴雨,指挥长亲赴一线组织抢险救援,市防办采用电话叫应方式,督促紧急避险转移4603人,做到应转早转、应转快转、应转尽转。4月7日,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司编发《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工作动态》,对大冶“4.3”滑坡成功处置避险避灾案例进行通报表扬。
强化预案编制演练。修编《大冶市防灾减灾十四五规划》及安全生产事故、地震灾害、防汛抗旱等10个专项预案,通过开展防汛抢险救援、非煤矿山重大灾害等重点领域专项应急演练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桌面推演,提高预案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形成“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的防汛预案体系,确保发现险情第一时间响应、处置。汛期以来,全市共组织应急演练375次,开展从业人员自救互救技能培训225场次,参与人员8523人次;开展应急实战推演、逃生演练30余场次,参与人数10000余人。
强化抢险物资保障。组建市、镇、村防汛抢险应急队伍324支、9668人,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的原则,要求各单位提前补充储备防汛抢险物资,有针对性地调整好储备物资的品种结构和数量,并对防洪物资落实专人管理。市应急管理局与尖锋水泥、华新水泥等企业签订代储协议,代储石料1万吨、编织袋10万条,满足防汛抗旱应急抢险所需。
强化科学研判调度。加强各类工程蓄水过程的巡查监控,确保蓄水安全。全市102座水库全部建设安装了数位及图像监控系统,对水库水位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每座水库的特征值及水位曲线,制定了水库汛期控制运行方案,以防指办正式文件发至各水库管理单位。根据降雨情况及时下发调度令,确保各湖库管理单位合理调控水库水位。
强化防灾救灾宣传。利用防灾减灾周、安全生产月等节日和时期,通过广播、电视、短信、微信、抖音等加大宣传,不断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救灾意识。组织全市灾害风险隐患信息员、水库管理责任人、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等开展专题培训3次,提升防灾减灾核灾能力。依托宣传阵地建设,成功创建省级防震减灾示范学校1所,国家和省级防灾减灾示范社区(村)27个。
强化值守责任落实。在主汛期间,各级领导干部取消休假,坚守岗位落实主体责任。市防办及防指各成员单位强化值班,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汛期政令畅通、信息上报无误、应急处置及时。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工情、险情、灾情,做好突发事件情况首报、续报工作,及时报送险情、灾情和防御工作信息。
来源: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责任编辑:金晓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