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市委书记武义泉:坚持“备防抢”一体 确保防汛安全
今年入汛以来,宜城市遭遇3次强降雨袭击,域内24小时普降雨量分别达146.4mm、82.7mm、173.6mm,局地峰值分别达179.0mm、104.4mm、231.2mm,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峻挑战。面对暴雨洪灾考验,宜城市委、市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提前预防、科学研判,快速反应、整体联动,打赢了一次又一次的暴雨侵扰战,全市未发生一起因灾亡人事件,江河库堰运行平稳。
一、坚持“备”在前。备汛是打好防汛减灾主动仗的基础。一是责任上肩。入汛前,市防指公示明确各类防汛责任人,做到不落一江一河、一库一塘、一堤一坝、一工一险。二是物资备够。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备够各类防汛物资,及时补充更新。累计储备袋类47.8万条,铅丝4.2吨,照明设备917台,移动排涝设备20台套,冲锋舟、橡皮艇27艘。三是隐患排清。开展汛前大检查,建档立卡重点隐患29处,挂牌整改,确保消除隐患。
二、坚持“防”在先。提前预警、精准研判是抢占先机、争取时间、打好防汛主动仗的“法宝”。一是会商研判前置。每次强降雨来袭前,依托现代化的气象信息手段,市防指领导第一时间会商,研判降雨覆盖区域、降雨强度、影响程度,力争精确到局部、精确到时段、精确到量级,做到分级分类、有的放矢防御,减少不必要的兴师动众和信息误判。二是应急避险前置。认真分析降雨浸润、汇流带来的山洪地质灾害、低洼区域受淹、危房垮塌风险,提前组织重点风险区域内的人员和重要财产转移,确保不发生人员伤亡,不发生大宗财产损失。三是应急预案演练前置。针对修改后的各类应急预案,开展综合性实战演练,确保应急预案的实操性、有效性、知晓率。
三、坚持“抢”在要。遇到洪涝灾害,考验的是反应速度,赢得的是救灾先机,减轻的是灾害损失。一是一触即发。每逢强降雨,坚持一线值守、现场巡查与后台指挥“三位一体、三线律动”,遇到重大汛情、灾情、险情,以最快速度让抢险救灾队伍赶赴一线。今年9月11日发生强降雨,城区窑湾小学因排洪不畅,短时积水达60cm,900多名师生被洪水围困校园,市防指闻汛后,第一时间组织教育、社区、城管、公安、消防、住建、交通等多部门力量,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的转移,用时不超过1小时将所有师生安全转移。二是整体联动。每次降雨,各防指成员单位和属地严阵以待、进岗到位,确保“闻汛而动,配合有力”。三是迅速降损。针对受淹受涝受渍区域,第一时间启动排涝泵站,组织人员排渍消毒,保障正常供水供电,迅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第一时间校灾校损,组织保险公司理赔;第一时间报灾争项,进行水毁修复,最大限度减轻暴雨洪灾带来的损失。
今年的三次强降雨期间,宜城市累计出动防汛应急人员1500余人(次),消防车30余台(次),应急转移受灾群众3300余人(次)、车辆50余台,抢收农作物20余万亩,直接挽回经济损失4000多万元。
来源: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责任编辑:金晓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