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直通恩施 | 来凤:一块姜带来亿元产业链

2023-10-23 19:30:20 长江云新闻
分享到:

来凤姜,是恩施州来凤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眼下,3万多亩“来凤姜”喜迎质、量双丰收。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湖南省龙山县县城中心的夜市一条街逐渐热闹起来,糖醋味和酸辣味的嫩姜是餐桌上的必点小菜。

湖南省龙山县市民 彭婷:“这个姜很脆,很嫩,我们吃宵夜喝酒了都喜欢吃这个。”

湖南省龙山县市民 陈思南:“酸酸的,它没有像老姜那么辣,有点嫩嫩的那种姜的香。”

龙山人餐餐离不开的凤头姜,来自一河之隔的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这里400米到800米的绝佳种植海拔,小丘陵地形带来的温润气候,以及酉水河两岸特有的沙壤土,共同造就了来凤姜无筋脆嫩、美味多汁的口感。

恩施州来凤县兴佳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姜基地负责人 田茂兴:“我们这是沙壤土,表面每一层都有(沙石),它的主要作用是通透性好,凤头姜它就是块茎大、脆、多汁。”

多重天然优势共同造就了来凤姜的高品质,来凤姜每斤可以卖出10元的价格,高出全国均价2元钱。可由于产量低,几年前,一提到种姜,村民们就直摇头。

恩施州来凤县绿水镇周家湾村村民 田翠芝:“辛辛苦苦一年,原来只搞得到千把斤姜,别人一做四五千斤,我们不愿意种了。”

恩施州来凤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 覃竹山:“外地的产量、亩产能够达到两吨以上,但是我们只有一吨左右,打击了农民发展的积极性。”

转机出现在2016年,来凤姜被纳入国家特色蔬菜体系,来凤县组织专班与湖北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技术攻关。大家发现来凤姜喜阴,在根部透气的环境下生长得更好,于是,每年4月到7月生长关键期,农户们都要给生姜换上一层“新被子”。

记者 王戎:“我身后是即将要采挖的来凤生姜,可以看到来凤生姜正长在垄上,但是通过我手机里的照片可以发现来凤生姜其实最开始是长在沟里的,那沟里的姜又是怎么跑到垄上来的呢?”

恩施州来凤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 覃竹山:“生姜它是向上生长的,在向上生长的过程中它就突破土层,而且它是喜阴的作物,根据它的特性,我们就准备大量的土用于覆盖,地下也形成一个宽松的生长环境,所以越到上面的姜,它就越嫩。”

记者还发现,在茂密的姜田下,还有整齐的玉米桩,这些也都是来凤姜高产的“功臣”。

恩施州来凤县绿水镇周家湾村村民 周行云:“不是讲要玉米有产量,为了遮荫,就是讲要姜有产量。”

恩施州来凤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 覃竹山:“玉米的行距是1米6,株距就是30到40公分,这个是比较合适的,时间长达6到7年,才探索出来这么一个模式。”

在农业部门的帮助下,来凤生姜亩产从不到2000斤增加到了现在的每亩4000斤以上。来凤县还向农户给出了每亩1000元的奖励,成片种植达100亩以上的,每亩再给予400元的补助,多方激励下,目前全县生姜种植面积超过3万亩。

恩施州来凤县绿水镇周家湾村村民 周行云:“以前没有他们那样技术好,种得好,哪有这么好的产量,没有产量,现在主要是产量好。”

姜的产量上去了,也为丰富产品品类、延长产业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当地不少企业利用来凤生姜制作技艺这一非遗项目,研发出具有民族风味的生姜产品,家家户户都会做的糟姜摇身一变成为独具特色的地方名片。

恩施州来凤县大姐食品加工厂副厂长 袁慧:“一家一户地去请教学习,一遍又一遍地总结,我就把每家每户都有的特产变成商品销售出去,以前种姜的农民基本全部都卖老姜,现在大家更愿意去卖嫩姜。”

湖北凤头食品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覃健:“开发了不同的系列产品,就像现在小孩子爱吃的姜糖,女性群体爱喝的富硒姨妈姜茶,以前我们的生姜全年只能卖个五六百万元左右,现在基本上可以达到1200万元左右。”

来凤县还投资1亿多元建设生姜全产业链项目,生产姜油、姜油酮、姜烯酚等高附加值产品,目前已有糟姜、糖醋姜、糖姜片及生姜足浴粉等系列产品10多个,产业总产值达到近3.5亿元。

恩施州来凤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李尚海:“主要从基地建设、品牌研发、产品推广、企业培育等各方面加大投入,让生姜产业继续成为我县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监制:洪燕

编审:刘征

主编:李亚敏

统筹:邱惠 孙海迪 周晓焕

记者:湖北广电恩施融媒体记者站 王戎 来凤台 邓浩 文亮 咸丰台 胡远飞 向炎坪

新媒体编审:苏逸冰

新媒体编辑:刘沛然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