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创建气候适应型城市 开启经济增长新动力

湖北省政府参事室课题调研组  2016-09-21 13:16:20
分享到:

适应气候变化新常态  

21世纪是城市崛起的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气候变化(飓风洪涝、高温热浪、热岛效应等)与“城市效应”(城市化扩张、人口和产业聚集等)相互交织耦合,更是凸显了城市的脆弱性,增加了气候灾害风险的暴露度,揭示了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短板,持续影响着城市生命线系统运行以及人居环境质量和人身财产安全,严重地制约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长时期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其负面影响严重削弱了所有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适应全球气候变化新常态是针对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所引发的影响进行积极主动调整、开展趋利避害的行为过程。

2016年2月和2016年8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部门联手出台了《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及《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决定在全国选择30 个左右典型城市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就明确城市气候变化的适应路径,降低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和“暴露度”,增强促进发展与降低灾害风险的协同作用,科学制定和实施适应方案、创新适用性管理模式、推广适用性技术、增加适应性基础设施投资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  

开启经济增长新动力  

在刚刚落幕的杭州峰会上,G20成员国就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增长的一揽子政策和措施达成了杭州共识:将进一步创新经济增长理念和政策,以创新和可持续的方式推动经济转型,推动结构性改革,努力提振全球总有效需求,极力消除供给侧约束,全面提升经济发展各要素效能,发掘增长新动力,开辟新增长点,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巩固经济增长基础,实现全球经济中长期可持续增长。  

G20杭州会议重申致力于通过可持续发展,以及强力和有效的支持和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是G20优先工作,并首次提出《G20全球投资指导则》,协力启动投资引擎,强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的关键,形成《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努力发展绿色金融,扩大绿色投融资,这一切将作为新动力助推适应气候变化行动,促进全球经济新一轮增长。  

切合全球经济发展趋向,紧跟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机遇与挑战并存!创建气候适应型城市,湖北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是当前湖北规模较大的内需潜力和经济动能所在,推进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将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拉动有效投资,开启经济增长新动力,这对湖北稳增长、增后劲、促就业、惠民生具有重要作用。  

借鉴国际经验 提炼本土特色  

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是颇具代表性的气候适应型城市。2013年12月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宣布将于未来三年在全球范围内挑选100座城市,为所选城市提供资源和技术的支持,并将城市市民真切关心的健康和福祉、民生和就业、生态与经济、公共卫生与社会保障、人居环境与交通安全等列为城市发展的驱动要素,全面提升城市在应对可能面临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经济生态各种各样挑战时(气候变化、地震,雾霾、高失业率、交通拥堵、暴力事件、水资源短缺、食品安全、人口老龄化、经济危机和社会文化冲突等)的城市适应性能力,履行城市的基本职能,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及生活水平。  

在“全球100 韧性(适应型)城市”名单中,不仅可见美国纽约、英国伦敦和法国巴黎等国际大都市的熟知面孔,而且中国湖北黄石、广东深圳和四川成都和德阳等城市也赫然在列。2014 年12 月,黄石市作为中国率先吃螃蟹的城市正式入选“全球100 韧性(适应型)城市”(当年中国仅湖北省黄石市和四川省德阳市入选),此举标志着黄石市在推进生态环境(气候)适应型(韧性)城市的建设方面赢得了发展先机。黄石市在不具备独特的发展资源和竞争优势的条件下,采取“补短避弱治顽疾,另辟蹊径攀高枝”等方显本土特色的举措,大力实施“生态立市 产业强市 加快建成鄂东特大城市”的战略,通过整合内外资源,借助于“全球100 适应型(韧性)城市”发展平台,依托湖北黄石丰富的山水资源及悠久的历史,打造被联合国认可的、世界知名的“适应型城市(韧性)之都”,探索适合于自身转型的发展之路。“全球100 适应型(韧性)城市”的入围,使得黄石市与美国纽约、洛杉矶、旧金山、芝加哥、波士顿,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加拿大蒙特利尔,澳大利亚悉尼,意大利罗马以及新加坡等全球有影响力的城市同处在一个“朋友圈”。全球化气候适应型城市“朋友圈”的共享资源及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不仅弥补了湖北黄石市经济发展硬环境的短板,更是提高了黄石市在全球的知名度、美誉度、公信力和影响力,进而提升以城市精神和聚集民意为核心的城市软实力,增强黄石市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           

思考与建议  

1、适应者兴,不适应者衰!城市适应气候变化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市持续健康发展,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聚智增韧补短板,创建气候适应型城市刻不容缓。建议积极申报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结合灾后重建加大补短板工作力度,推广湖北黄石创建“全球100 韧性(适应)城市”经验,出台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抓紧制定实施方案,评估城市气候变化影响和脆弱性,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力度,抓住当前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较低的有利时机,合理扩大有效投资,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强化城市气候敏感脆弱领域、区域和人群的适应行动,全面提升湖北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2、民之所向,政之所求。时下创建气候适应型城市,且须警惕受错位政绩观所引导的非理性趋向。曾记否,在错位政绩观的驱使下,不少地方城市由于发展的非理性;速度求快、规模贪大、形象求表、功能匮乏、管理粗放、资源耗散,城市发展供需结构失衡,缺失城市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考量,致使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先天不足、后天乏力。建议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从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理念出发,着眼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突显“适应性理念”,创新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发展模式,更新政绩理念,切实以‘补短板’带动合理有效投资,防止‘大水漫灌’,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3、2016年8月30日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系统性地构建了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框架,形成了涵盖多品种绿色金融工具的发展路线图。作为中国国家战略的绿色金融体系,将用实际行动引领全球绿色金融发展。建议以创建气候适应型城市为契机,依托湖北黄石“全球100韧性(适应性)城市”品牌,聚集海内外资源,设立区域级长江绿色发展基金,建立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投融资管理机制,加大生态环境信息披露的力度,完善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投融资监管规则和标准,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确保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投入,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包括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等领域的绿色产业。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湖北省政府参事室课题调研组人员:龚朴 石聿新 易继林 李家庚 彭智敏 雷爱民 石文先)

 

责任编辑 罗晓贤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