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湖北赤壁:共筑美好生活的赤壁“两山模式”

云上赤壁  2023-09-15 15:48:11
分享到:

9月12日,上午10点来钟,黄春情就结束了在离家仅数百米远的蔬菜种植基地劳作,不慌不忙从田埂走到屋场,和邻居招呼中午谁接孙儿们放学。

“今天栽的贝贝南瓜苗,季节性的事,有活就做,没活就休息。”黄春情是湖北省赤壁市赵李桥镇石人泉村一组村民,她将自家4亩土地流转出去后,除了租金和村集体的分红,花甲之年的她还获得了一年3万元的固定工资收入,“比自己平常种地要轻松一点,栽苗和管护,没有肩挑背扛的事。”

羊楼洞港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开始后,赤壁“两山模式”复制“粘贴”到了这里。赤壁市两山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村级合作社在石人泉村一组流转百亩分散土地,整治包装后在赤壁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挂网,引入市场主体赤壁市益亩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带着种、产、加、供、销等资源包“入住”。

赤壁益亩田公司负责人费志平是回乡创业的能人,先后在官塘驿镇、黄盖湖镇、赤壁镇等地建起了千亩大棚蔬菜基地,有成熟的种植技术和稳定的销售渠道。赤壁两山投资公司发动费志平深度参与“两山模式”探索,主动与他合资成立湖北益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全市各地推广“两山模式”。

“像这样的蔬菜生产基地,未来一定能在赤壁市遍地开花,形成一村一品、一市千园的格局。”尽管与赤壁两山投资公司只合作了半年,但费志平信心十足,“与国企合作,解决个体的单打独斗的同时,进行规模化、设施化种植也能让我们更好的反哺家乡,带领更多的乡亲跟着我们做大产业共享发展红利。”

万事开头难,对于“两山模式”在石人泉村的推广,开头的土地流转并不是很顺利。

“开始有很多阻力,很多农户都不理解,他说我自己在屋里没有事,我不自己种点地我干什么。”石人泉村党支部书记黄选辉说,羊楼洞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开始后,村委会就通过村湾夜话,给群众讲“两山”理念、“两山模式”,发动组长带动群众转化思想,“涉及到征地、土地流转,肯定会有难度,只说怎么去做工作而已,一轮做不通做两轮。”

按照“两山模式”,湖北益农公司应该与石人泉村委会及合作社成立“9+1”工作小组,组员以户为单位,10户选举1名组长进入合作社并接受管理,组员拿租金、挣薪金、分股金。但该村有一位残疾人,“9+1”在这里修改为“10+1”。

“我理解的赤壁‘两山模式’的核心就是为了带动百姓增收,不是用某一种固定的单一的‘模式’去推广,而是遵循百姓意愿,因地制宜‘模式’,来确保农民权益。”费志平解释道,公司还将因销定产定模式,保障每户年收益不低于3万元,并每年拿出不低于10万元的收益给到村集体,作为村组公益建设支出,为弱势群体提供精准帮扶。

“大家都相当支持,只要愿意做事,年纪大的、身体有些缺陷的都有稳定的收入保障,自己家里的事也可以兼顾着做。”“10+1”工作小组组长黄桂新说。

“想以生产来改变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以生活来创造美好的环境。”对“两山模式”在当地的进程和未来,费志平说,首先是保证老百姓的收益,带领他们熟练的掌握技术,包括销售体系,“达到这个目的以后,我们就会逐渐退出机制,让老百姓自己来做这个产业。通过这样的模式带领全市各地来复制、推广。”

“‘两山模式’助力羊楼洞小流域综合治理,就是以小切口试点,到全流域推进,再到全市复制,最后到全省推广为基本路径。”赤壁两山投资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张华明表示,两山投资公司通过“两山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更多的带动村集体、村民参与到小流域治理当中来,努力去实现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目标。

赤壁融媒体记者 吕蓉

审核:吕蓉

编辑:熊锦芳

责编:王敏

责任编辑 王艺璇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