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揭秘|红军巧渡金沙江 这种“奇迹”是如何创造?

长江云  2016-09-16 22:11:52
分享到:

“星火燎原·红耀中国”重走长征路活动由湖北经视发起,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团省委、省总工会主办,全国八家省级电视台、长江云、武汉市公交集团等联合承办。

长江云报道(记者 周鑫)9月15日,“星火燎原·红耀中国”采访团来到了云南省禄劝县的皎平渡,81年过去了,金沙江水依旧湍急。

曲靖三元宫 讲述那段峥嵘岁月

1935年4月23日,中央红军由贵州进入云南境内,27日,红军先头部队推进至离曲靖三元宫约1千米的关下村时,截获了国民党云南省主席龙云派往贵州的一辆军车,缴获了二十余份云南军事地图和云南白药、宣威火腿、普洱名茶等物品。

当天下午,红军总部宿营三元宫。在此,朱德总司令先后向一、三、五军团首长发出《我野战司令部已抵曲靖西宿营》《关于各军团二十八日行动部署》两份电文。

曲靖三元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当晚,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在西山三元宫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张闻天、王稼祥、博古、陈云、李富春等中央领导。

会议正确分析中央红军所面临的形势,采纳了红一、三军团首长的建议,决定放弃原定在滇东的不利决战和回黔开展局面的战略方针,确定向西转进,迅速渡过金沙江,到川西建立苏区的新的战略方针。从而使红军一方面军及时摆脱了“沾益不能克、曲靖打不下”所面临的平坝地区无险可守、难以回旋的境地,为保存红军有生力量作出了重大贡献。

红军巧渡金沙江 奇迹是如何创造

“金沙水拍云崖暖”所描述是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情景。红军历经数次激战后,终于到达了金沙江边,可面对河宽水急的江面,如何渡江却成了难题。37名船工挺身而出,助红军完成了这一历史壮举。禄劝县皎平渡也成了中央红军在离开云南前的最后一站。

皎平渡位于现在云南禄劝县和四川会理县交界的地方,是金沙江的重要渡口之一,从禄劝县城到皎平渡渡口,乘车要翻山越岭近4个小时。如今这里,一座红军举着舢板的长征纪念碑矗立在江边,默默述说着当年的故事。

禄劝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李忠富介绍,1935年5月3日左右,红军控制皎平渡,并在村民的帮助下,找到了6条可用的小木船以及37名技术娴熟的船工,准备划船渡过金沙江。“当时是汛期,金沙江水宽180米左右,别看江面没什么波浪,其实水很深,水面下暗流涌动,架浮桥是不可能了,只能靠技术好的船工撑船渡江。”

禄劝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李忠富

李忠富介绍,红军为每条木船配6名船工,3人一班,来回划船十次,又另换一班,歇人不歇船,大叶子船每只每次渡60人,二叶子船每次渡40人。而对岸一处天然山洞,便是当时毛泽东、周恩来等红军领导人所在的渡江指挥部。

红军当年渡江所使用的船只

如此夜以继日地连轴转,至1935年5月9日,红军顺利渡过金沙江,进入四川。等敌人的大队人马赶到时,船只已经烧毁,红军早已远走高飞,跳出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如今的金沙江依然横隔在云南、四川两省之间,但当年的渡口和船工都已不复存在。1994年,一座长达300米的跨江大桥联通两岸,两地居民来往自如。37名船工的名字被印刻在江边的纪念碑上,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不过,随着皎平渡大桥下游正在建设水电站,这里的村民已经陆续开始搬迁,水电站建成时,大坝蓄水将淹没整座大桥,因此大桥将在下游500米处重建,而包括附近的渡江纪念馆在内的部分设施,也将启动搬迁计划。

(责任编辑 徐夏)

责任编辑 周鑫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