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国光谷”大步迈向“世界光谷”
“我们打造的国内首条三维五轴激光切割装备智造生产线,生产效率提升200%,不仅实现了国产替代,而且在欧美、东南亚打开了市场,销量位居全球第一。”
8月1日,在位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华工科技智能制造未来产业园里,面对“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的采访,华工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新强侃侃而谈。
据介绍,由华工科技旗下华工激光主导研发的“汽车制造中的高质高效激光焊接、切割关键工艺及成套装备”,历经12年技术攻关,在全球汽车制造技术史上创下5个首创,打破了国外企业在该领域40多年的垄断。
从成立之初销售规模不足7000万元的作坊式校办企业起步,成长为中国高校成果产业化的先行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2022年,华工科技实现销售收入超120亿元,近十年来,华工科技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21.2%,净利润复合增长率19.7%。
而且,在关键技术的持续突破中,华工科技先后诞生了60多项“中国第一”。布局掌握了新能源汽车PTC热管理系统、压力传感器、高速率光芯片、硅光芯片、紫外激光器、超快激光器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面向新能源、半导体、新一代显示面板等行业开发出近百种国产化激光装备。不久前,我国第一台核心部件100%国产化的高端晶圆激光切割设备也诞生于此。
华工激光的发展历程,正是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三十余年来不断奋斗并实现腾飞的缩影。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又名中国光谷,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光谷以“光”为名,也以“光”为起点。早在1976年,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就造出了中国第一根光纤。这是一个传奇的开始,此后,光谷先后诞生了全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第一家专业化科技园区、第一个工业化试验基地、第一根实用光纤、第一个光传输系统、第一批A股上市企业、第一支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等一系列“第一”。正是当年的那根光纤,发展出了规模位居世界第一的光纤产业,成就了后来的光谷。
追光35年,光谷应科技革命浪潮而生,承国家重大战略而进,坚持不懈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从首批国家级高新区、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三批自贸区武汉片区,到全国第五个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光谷闯出了一条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在光电子信息领域“独树一帜”。
步入新时代,光谷紧跟2G到5G技术的迭代升级,坚持不懈做大做强光通信,十年磨一剑从“芯”出发,布局智能终端、新型显示、数字经济和生命健康领域,地区生产总值接连跨越1500亿、2000亿、2600亿元大关,企业数量从1.7万家增至12.7万家,专利授权量增长6.5倍,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超5000亿元。
聚焦“光”引领。光谷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基地,光纤光缆国际市占率超过25%,国内市占率超过60%,连续多年销量居世界第一;建成全球最大的光模块研发生产基地,光器件国内市占率超过40%,国际市占率超过12%。同时,光谷还是全国三大激光设备生产基地之一。
矢志“芯”突破。光谷在推动芯片产业链企业落户的同时,高德红外、聚芯微电子等本土芯片企业加快成长,以存储芯片为核心的芯片产业链加速崛起。
推动“屏”崛起。光谷联合龙头企业累计筹集各类投资超1000亿元,建成6条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生产线,低温多晶硅平板面板出货量全球第一,低温多晶硅笔记本面板出货量全球第二。
促进“端”成长。从台式电脑、数码相机、自动贩卖机、投影仪拓展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监控、智能穿戴、智能医疗设备、智能汽车,光谷加快多元化、多品牌产业布局,平均每12秒就有一部手机或平板电脑诞生,销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光谷电子计算机整机产量达到1339万台,智能终端产业年产量达5000万台,成为首个超过千亿规模的制造业领域。
强化“网”赋能。光谷集聚了80多家知名互联网企业第二总部,建成国内首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国内五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之一。
此外,光谷还在加快布局未来新兴产业。光谷在软件算法、汽车芯片、高精度地图、智能座舱等方面积累了较为厚实的基础,拥有全国唯一的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集聚蔚来电池总部、亿纬锂能储能总部、高德红外等企业。下一步,将加快建设智能网联大终端产业园,着力布局车规级芯片、汽车软件、车联网等领域,建立车路协同监管和数字孪生仿真平台,推动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加速起势。
依托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中科院精密测量院,中科院人工智能研究院、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创新和算力平台,光谷对量子科技和人工智能产业的布局也在进行,加快建设量子产业科创园,拓展量子技术应用,鼓励“紫东太初”大模型开放应用。
目前,光谷正在加速建设以湖北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国家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为基石的战略科技力量矩阵。今年光谷将建成运行2个、开工建设3个、立项实施2个大科学装置,并将争创1至2家国家实验室基地,新引进1至2个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推动5家湖北实验室、5家国家创新中心高效运行。
据介绍,光谷当前正以高标准建设武汉新城为引领,持续强化中心枢纽、创新策源、发展引擎、综合承载等四大功能,推动“人城产”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奋力把“世界光谷”建设推向新阶段、推上新高度。力争到2025年实现“五个一”目标:打造1个国家实验室,开展100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诞生1家千亿级科技领军企业,培育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形成1个万亿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加快推动“中国光谷”大步迈向“世界光谷”。
(来源:中国妇女报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