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唱响新时代荆楚戏韵 ——湖北省中青年艺术表演人才大赛暨新人新作展演戏曲类决赛好戏连台

  2023-06-15 23:08:40
分享到:

戏聚荆楚,尽展梨园雅韵;新秀云集,共襄艺术盛宴。6月14日-15日,湖北省中青年艺术表演人才大赛暨新人新作展演戏曲类决赛在中南民族大学大礼堂精彩上演,戏曲新秀接续登场,多个剧种轮番上演,经典名段再现舞台,呈现出一场流派纷呈、精彩绝伦的梨园盛宴。

传统剧目绽新彩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木偶剧《太白醉书》拉开了本次新人新作戏曲类比赛的序幕,青年演员胡涛以独特的木偶书法,书写李白举樽暢饮、濡笔挥毫的豪迈与唯美。随后,来自全省17个演出单位的40余名中青年演员,纷纷登台亮相,秀出各自拿手“绝活”,手眼身法、声台行表俱佳,展示出扎实的戏曲表演功底。

传统京剧《扈家庄》选段,演绎扈三娘领兵出战的飒爽英姿;经典剧目《霸王别姬》《寇准背靴》带来高水平舞台呈现;《痴梦》打破了传统京剧花旦的表演程式,引用了京剧青衣行当和昆曲泼辣旦行的表演及唱念方式,展现人物戏剧张力……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名段在舞台接连上演,一腔戏曲,百转千回,吟唱千古韵味。

本次会演参演剧目题材多样,既有《状元媒》《盗御马》等经典剧目,也有鼓乐《夜深沉》这样的戏曲配乐演奏表演;《穆柯寨》《战宛城》《挂画》等折子戏,展现传统戏曲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黄梅戏《天网》等现实题材精品佳作以传统艺术绎廉洁故事,表现出戏曲的时代新韵。

地方剧种“打码头”

作为戏曲文化的发祥地、流变地和聚集地,湖北素有“戏曲大省”之称。全省有26个戏曲剧种,武汉更曾是与京津沪齐名的戏曲“大码头”。 本次戏曲类决赛,涵盖了京剧、汉剧、楚剧、黄梅戏、荆州花鼓戏、湖北越调、郧剧、阳新采茶戏、山二黄等12个戏曲剧种,各具悠久历史和地方风情的地方剧种荟萃一堂,展现荆楚传统文化和戏曲艺术的多姿色彩和独特魅力。

会演中,一批优秀的地方戏曲佳作亮相舞台,给专家和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楚剧《小宴》《秋江》,以通俗易懂、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舞台演绎,充分显示了鄂东一带地方文化的特色;汉剧《滑油山》《哭祖庙》,唱腔优美,曲调丰富,诠释极尽诗意的舞台表达;郧剧《杀庙》《秋江》《活捉三郎》,将田间地头的乡音谱成了戏曲,舞台上演秦楚风韵;湖北越调《打金砖》《伐子都》,唱腔高亢,尾音翻高,唱出襄河一代民间戏曲独到的声腔之美……

阳新采茶戏脱胎于采茶歌,并于明清时期糅合当地花灯调和黄梅采茶戏的特色,另辟一门,至今传承已逾两百年。赛事现场,决赛中《挂画》《红梅惊疯》《跌雪》《挡马》《打金砖》等阳新采茶戏轮番上演,演员们唱和对答、载歌载舞,眼波流转、碎步盈盈……矫健灵活的动作配上婉转唱腔,清新活泼,静动皆宜。

近年来,湖北地区“京汉楚花黄”等主要剧种不断推陈出新,阳新采茶戏等稀有剧种不断巩固根基,湖北越调等濒危剧种得到有效保护,地方戏曲焕发活力,湖北梨园枝繁叶茂,荆楚大地上演绎了一出出精彩绝伦的梨园传奇。

戏曲新秀百花艳

唱念做打皆文章,生旦净丑竞芳华。大赛现场,全省优秀中青年戏曲演员同台竞技、争奇斗艳,在参赛剧目中挑大梁,放光彩,充分展现出湖北戏曲人才队伍英才辈出、新秀涌现的可喜面貌。同时各院团通过交流学习,宣传地方戏曲文化,让各地戏曲焕发出新的时代活力。

荆州花鼓戏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春华来到现场,为徒弟谢婷婷加油打气:“这些县市级的演员,平常大都扎根在农村为老百姓服务,这次比赛给他们创造了难得的亮相机遇和展现平台。希望演员们能够借此舞台相互借鉴,深入交流,共同进步,百花齐放。” 她表示,“这些新人演员让我看到了戏曲无限的未来。”

70岁的老戏迷廖先生慕名前来观赛。“中华戏曲文化源远流长,今天在家门口欣赏到这么高水准的戏曲演出,真是大饱眼福耳福、过足了戏瘾。”本次大赛面向社会群众开放了观赛通道,市民朋友在家门口就可以看新角、听大戏,共同聆听戏曲盛宴,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这一咏三叹、字正腔圆的唱腔,太惊艳了!”中南民族大学大三学子刘筱卉也被精彩赛事吸引,“我对于戏曲的了解不多,仅限于高中时的音乐选修课,但这次赛事激起了我对于戏曲艺术的兴趣,将来我也想继续深入了解更多的文化瑰宝!”

楚风汉韵花竞艳,锦绣梨园谱新篇。中青年人才崭露头角,为戏曲舞台注入了新的动力,精彩纷呈的节目见证了湖北培养戏曲人才队伍的可喜成绩,充分展示了近年来荆楚大地戏曲工作者不懈耕耘、守正创新的最新成果,展现了新时代湖北戏曲传承工作的新作为、新气象、新高度。

(来源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长江云新媒体)

责任编辑 胡傲蕾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