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驯养成功!长江“土著”重返餐桌

2023-05-15 22:07:51 
分享到:


在中国,每消费七条淡水鱼,就有一条产自湖北。爱吃鲜鱼的湖北人,不仅琢磨出了花式百样的烹饪方法,还人工驯养出越来越多可食用淡水鱼品类。今年以来,一批刚刚实现人工驯养的长江野生鱼品种,正悄然“游”上湖北人的餐桌。

在湖北,一桌好菜,离不开鱼。爆香、炖煮、收汁,起锅前撒一把葱花,这种名为“土憨巴”的长江土著鱼,就成了一道美味。

荆州市民唐先生:“肉质很鲜,很有肉,没有刺,吃起来这种感觉,就像和我小时候吃到过的野生江鱼一模一样。”

荆州江陵县某餐厅负责人卢佐强:“今年‘土憨巴’的货源明显比较多,但价格还是要比一般的鱼贵,基本上在五十元左右,每天大概有五、六桌吧。”

生长于大江之中“土憨巴”,全身只长了一根骨刺,肉质肥美。长江十年禁渔启动后,它一度从人们的餐桌上消失。但爱吃鱼的湖北人又怎会放弃!2021年,湖北启动“土憨巴”等6种野鱼的科技攻关行动,人工繁育驯化长江野生鱼类。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渔业发展处副处长尹恒:“对长江刀鲚、土憨巴等6种长江野生鱼类的人工繁育、驯化和养殖技术进行攻关,建成基地37个。”

可实验之初,科研人员寻遍了湖北的水产市场,只找到了不到100条土憨巴实验用鱼,第一次繁育只成功了一尾。于是,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安排了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组织科研团队寻遍长江中下游,一边收集种苗,一边学习繁育技术,用了三年时间,终于摸清了“土憨巴”的育苗和养殖诀窍。

武汉市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工程师任艳:“我们去南京淡水所,从它的产卵桶的收取、消毒、孵化过程中的细节进行全过程学习,给它加设温棚,控制在25、26摄氏度,饲料、死的鱼、还有冻的虾它都不吃的,就发现它对虾子,还有一些反应比较慢的小鱼吃得比较多。”

“土憨巴”的这些生长特性,正好适合湖北的“虾稻共作”模式。于是,武汉、荆州、仙桃等地率先开始“稻虾憨”共养模式,如今全省推广面积已达1万多亩,亩均增收1039元。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水产所高级工程师李波:“选择一些合作社,或者是龙头企业通过培训,包括实地考察,帮助、扶持他们,主要的消费市场是在江浙沪,他们的价就是100~200元一斤。”

今年,湖北6种长江土著鱼的人工繁育驯养初见成效,繁育苗种3500万尾。更多风味独特的长江鲜鱼,将“游”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渔业发展处副处长尹恒:“组织全省20个渔业优良品种与省内70多家水产养殖企业、合作社对接,对接成功率达80%,下一步,加快推动长江野生鱼人工驯化和淡水渔业种业创新,让大家在长江禁渔后吃到人工养殖的江鲜提供物质基础。”

(长江云新闻记者 胡禹 彭瀚 江陵台 付逸飞 李澳庆 荆州台 江夏台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