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随州丨“清”风凭借力 小村气象新
随州高新区:“清”风凭借力 小村气象新
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随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清廉村居建设为切入点,让廉政文化深入千家万户,全力护航产业振兴,为乡村振兴注入“廉”动力。
最近,随州高新区淅河镇聂家咀村蔬菜大棚里的黄瓜长势正旺。眼前这幅喜人的场景,正是村民通过清风夜话活动“聊”出来的结果。
随州高新区淅河镇聂家咀村支部书记 沈建平:“以前我们村产业非常单薄,集体经济几乎不太理想。通过谈心、聊家常、村民自愿加入我们的合作社。2022年我们村通过合作公司组织建立了第一批大棚。”
随着新一茬大棚蔬菜进入收获季,这里每天仅黄瓜就能采摘销售一万斤左右。现在,村里每天有30名农户固定在基地务工。
随州高新区淅河镇聂家咀村乡村合作公司股东 向凯锋:“我在这边主要负责技术和管理,平时分红就是靠技术分红加上务工的收入。这样算下来一年下来还有十来万,比我在外面上班还要强不少。”
从村集体经济无项目、无产业、党组织软弱涣散的薄弱村,到随州高新区的“清廉村居”试点村,两年多的时间里,聂家咀村走出了以廉洁之风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
随州高新区淅河镇聂家咀村纪检委员 李敏:“我们每天会对乡村合作公司进行全程监督,会来到现场查看黄瓜的质量,复查黄瓜的斤数,每天晚上我们会对乡村合作公司的账目进行查验。”
随州高新区淅河镇聂家咀村村民 涂召军:“现在我们村里配了监督委员,我们买肥、买任何设施都实时跟踪,村里每用一分钱、做一项事都会拿出来商议。有监督,让我们特别放心。”
在监督委员会的“跟班服务”下,聂家咀村每年总支出降低10%,大大缩减了不必要开支。不久前,村里刷黑了两条道路,新建了廉政墙,补齐了巷口路灯。这些项目都记在村纪检委员李敏的台账上。
随州高新区淅河镇聂家咀村纪检委员 李敏:“近期我们投资的一些项目在这两本会议记录本上都有详细的记载。我们会严格督导各个项目的落实落地,另外我们还有两本台账,一本是纪检监督和提醒登记本,另一本是问题线索处置情况登记本。这个本子上面主要是记录一些老百姓反映的问题。”
今年,村里以“廉”为主题,建设廉政宣传路、廉洁墙、廉洁村务区、家风家教区等,并培育先进典型。现在,村里每周都会有一场清风夜话活动,邻里们在一起谈家常,学先进,共谋村庄发展。
随州高新区淅河镇聂家咀村村民 聂世清:“我们村经常举行尊老爱幼宣讲活动。通过这个演讲,邻里都相互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随州高新区淅河镇聂家咀村支部书记 沈建平:“2023年流转土地50亩,带动了村里30余人,每年加入的村民收入可以达到2万元左右。”
随州高新区淅河镇纪委副书记 杨梦琪:“配齐48个村社区纪检委员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发挥前哨监督作用。目前我镇成立了34个乡村合作公司,公司运营后,镇纪委对专项资金和筹集资金进行监管,确保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随县:税务大数据筛查 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近年来,随县税务部门通过大数据筛查,及时发现企业遇到的资金困境,通过出口退税为企业送来了“及时雨”。
湖北肽源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香菇深加工出口民营企业,主要产品为多肽液和菌肽粉。每年年底到次年年初,是公司原材料香菇收购的重要时段,需要大量资金。今年,企业原本计划加大优质香菇采购规模,进一步扩大产能,仍被资金不足的问题捆住了手脚。
湖北肽源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姚池:“我们打算转型做深加工,但是深加工资金投入大,急需资金运转。”
正在企业为资金发愁的时候,税务部门通过大数据筛查,主动联系上了企业。
国家税务总局随县税务局第二税务分局干部 叶慧娴:“向该公司推荐了出口退税贷,但贷款额度只有400万元,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主动帮助企业拿到400万元的出口退税贷款,这只是第一步。税务部门又与银行协商,打出了一套惠企组合拳。
国家税务总局随县税务局第二税务分局干部 叶慧娴:“我们与银行共同协商,以抵押为基础,以出口退税数据为支撑,以纳税信用等级为担保,促使银行推出了纳税信用加出口退税,加抵押贷款新模式,让贷款额度增加到950万元。”
湖北肽源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姚池:“有了这笔资金,我们及时运用到设备购买,我们通过一年的深加工产值提高了50%。”
与肽源实业不同,中兴食品遇到的是研发资金短缺问题。今年一季度,中兴食品接到大量利比亚、毛里塔尼亚等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订单。但是,要研发适应这些地区的消费习惯和口感的产品,需要大笔资金投入。就在这时,税务部门送来了“及时雨”。
湖北中兴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崔建军:“迅速获得了出口退税490万元,公司主动利用这笔资金成功研发出了香菇香肠、香菇鸡丁等即食食品。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一季度内销金额同比增长11%。”
解决了资金瓶颈,中兴食品迈开了转型升级的步伐。企业抛出百万年薪,引进专家级人才投入新品研发,走上了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湖北中兴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崔建军:“三年下来累计获得出口退税1900余万元,一笔笔光速退税帮助我们顺利建立了多个标准化种植基地,进一步稳定了货源,提升了品牌价值。”
助力企业全链条发展,随县税务部门还成立了重点产业税费服务专家团队和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专门为公司送上涉税健康体检报告。同时成立了“店小二”服务团队,由首席税务服务官带队走访,为企业排忧解难。目前已走访企业29户,解决涉税问题93条。
国家税务总局随县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杨明刚:“通过自我加压、简化流程、主动作为、积极协调相关部门,2023年为全县农产品出口企业办理退税1.88亿元,同比增长41%;退税办结时间压缩至1.4个工作日,提速了30%。”
曾都区:春耕计划巧安排 鲜食玉米错峰上市效益高
今年,随州市曾都区万店镇种田大户陈克阳在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分批栽种鲜食玉米。他家的玉米通过错开播期,一年多种,多季上市,实现亩平栽种的最大效益。
这几天,随州市曾都区万店镇黄家畈村的陈克阳忙个不停,一边是要安排新的玉米苗育种,一边是已经育好的玉米苗要移栽。为此,省农科院的专家专程来到移栽现场,手把手地做技术指导。
湖北省农科院专家 许贤超:“这个苗子栽到7至8寸的距离,把距离弄小一点,一亩田大概栽3800株,压土一定要压严实点。”
陈克阳是村里的种田大户,从2021年开始种植省农科院选育推广的鲜食玉米。眼下正是春耕时节,尝到甜头的陈克阳对新一年的种植结构做了调整,不仅增加了鲜食玉米的种植数量,还进行了错开播期的种植安排。
随州市曾都区万店镇黄家畈村种田大户 陈克阳:“从以前几亩田现在增加到400多亩的鲜食玉米,现在种植鲜食玉米分了四个阶段;早期已经是小喇叭时期,第二批已经开始栽下去,第三批已经开始育苗,还有一批是秋季的。”
在一旁的蔬菜大棚里,陈克阳第一批种植的鲜食玉米将在5月底上市。接下来三个月的时间里,他还将有多批鲜食玉米陆续上市。
随州市曾都区万店镇黄家畈村种田大户 陈克阳:“根据市场需求,错开分四批育,使市场上总是有鲜食玉米销售,使工人一直有事做。”
湖北省农科院专家 许贤超:“我们今年在大棚首次搞鲜食玉米的栽种。是提早它生育期、提早上市。同时改良土壤,为下一次蔬菜作物改进,和我们晚种秋栽玉米做一种提前的铺垫。”
和普通玉米相比,省农科院选育的鲜食玉米具有甜、糯、嫩、香等特点,深受市场欢迎。分批种植鲜食玉米,使一年只能种植一季小麦的旱地,实现了一年多季,错峰上市,同时还避免了价格竞争。像这种多种多收模式,帮助陈克阳实现最大效益。
随州市曾都区万店镇黄家畈村种田大户 陈克阳:“通过种麦子与鲜食玉米对比,鲜食玉米比小麦每亩多增收1000元左右。”
随州市曾都区万店镇农技推广中心主任 叶明东:“近年来,万店镇的鲜食玉米在大户的带动下由原来的单一品种发展到有四批种植。在五月、六月、七月,每个月都有鲜食玉米上市,现在发展面积达到了1500余亩。”
监制:洪燕
编审:徐瑗
主编:雷少军
统筹:邱惠 周晓焕 李碧荣 王猛 陈衢
记者:湖北广电随州融媒体记者站 周科屹 随州台 晏先勇
通讯员:钟克波 吴尧
新媒体编审:李桓
新媒体编辑:洪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