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闪亮的足迹·青春长江行|看我72变的船

2023-05-06 18:59:57 
分享到: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努力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有机融合的高效经济体。5年来,湖北牢记嘱托,深入推动水、路、港、岸、产、城融合发展。系列报道《闪亮的足迹·青春长江行》,今天,让我们跟随记者,探访长江上不同形态的船,聆听声声汽笛中属于长江的发展故事。

记者曾思佳:“大家知道现在武汉最热门的‘特种兵式旅游’打卡地在哪吗?就是我刚刚好不容易抢到的C位,只需要花1.5元,你就可以乘坐123岁的长江轮渡,横渡奔腾不息的长江,去感受一场专属于长江的浪漫。”

轮渡,曾经是武汉人过江的唯一选择,如今成为旅游者的打卡“胜地”。仅仅在今年的一季度,近200万人次登上武汉轮渡,单日最高客流量超过6万。夜行大江,流光溢彩,变幻莫测的现代之美,成为江城经典。

长沙游客:“我表弟推荐的,说这边轮渡的风景还蛮好的,然后又很便宜。”

安徽游客:“坐轮渡过去江那一边,看一下这边的黄鹤楼,这么多人在甲板上一起看风景,感觉还是挺有意思的。”

溯江而上,江中的倒影,从光影楼群变成绵延峡峰。全球最大的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号”沉稳地在峡江推开自己的轨迹。甲板上,人们尽享万里长江磅礴大气的原始之壮美。

北京游客:“特别舒适的感觉,特别稳。”

巴西游客:“在我们国家没有电动船,感觉船开启了静音模式,这么大的游轮,闻不到任何难闻的汽油味、柴油味。”

记者曾思佳:“我现在正在全球最大的纯电动船的最核心的部位——电池舱,提到一辆船的核心发动部位,大家印象中是不是还是这样?但现在看我手中的分贝仪,如果我不说话,这里的声音是大概只有70分贝左右的,除了安静、干净以外,更神奇的是,这里储存的电能可以大概充满120辆新能源电动汽车。”

“长江三峡1”号轮机部大管轮万鸣:“它的储电量是世界第一的,十千伏充电技术也是我们(全球)首创的,我们提出了一个高压充电、低压补电的概念,高压充电6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充满,需要补电的情况下,随便哪个港口如果有400伏的低压电,我们可以进行低压补电。”

2016年以来,生态重返长江,源头治污、岸线复绿的同时,纯电动船、LNG动力船也代替柴油船,成为航运主力。“长江三峡1号”每年相当于替代了530吨柴油,减少排放了1600多吨有害气体。在秭归客运港码头,这12个充电装置静待电动船前来补给。

国网宜昌供电公司新兴产业分公司负责人万智勇:“(每年)通过岸电节约用能成本大概是3000万元以上,替代燃油5700吨,拿我们这艘650人载客的船舶来说的话,(节约燃油)要往返247个航次来回。”

记者曾思佳:“我刚刚气喘吁吁跑完的不是八百米跑道,而是在一艘江海直达船的甲板上,一圈下来得有两百多米,这艘船可以承载7510吨的重量,相当于120节火车车厢的重量。”

对于集装箱船来说,仓位意味着效益。把长江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是总书记为长江经济带制定的宏伟蓝图。在武汉理工大学,裴志勇和团队的研究方向,就是为这黄金水道打造可以载重更多、运速更快的江海直达船舶。

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教授裴志勇:“这个船首上面就是垂直首,跟以前的一个球鼻比,在海上耐波性能要好一些,另外为了它有比较好的操控性,采用这个双尾,内河水很浅的,桨都做得很小,所以采用这种双尾的两个桨一起来推动它。”

过去受水深限制,航运被分割成内河与海洋两个体系,货品从长江出海,必须在沿海码头进行一次转运。裴志勇团队设计的“江海直达”船,把江海换装,变成历史,在2018年开出自己的首航,也帮助长江中游地区更好地牵手长三角地区,融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现在,他们又在设计升级版的“江海直达”号,让地处内陆的湖北将开放的触角延伸至更远的海域。

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教授裴志勇:“现在在做全球第一条氢燃料动力的集装箱船,向气电这种低碳燃料这个方向去发展,通过我们这种研发的新船型、新技术,支撑湖北船舶工业,包括航运业的突破性发展。”

穿梭于长江两岸的长江轮渡,见证武汉三镇的飞速发展;往返“两坝一峡”的三峡1号、横跨江海的“江海直达船”,见证着航运产业的绿色发展,也见证着活力焕发的长江经济带。踏上不同的甲板,目之所及,长江上,采砂船消失不见、科考船成为“常客”,旅游客轮越来越多。消失了的船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湖北缩影,新出现的船是水清岸绿的湖北名片。

(长江云新闻记者 祝如月 曾思佳 谭思为 余旭东 田畅 通讯员 柴文琪 袁忠宜 徐丹 责任编辑 唐元)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